則藐之是漢語辭彙,拼音ze miao zhi ,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則藐之
- 拼音:ze miao zhi
- 屬性:中國古語
- 出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作品出處,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讀解,6作者簡介,
作品出處
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說大人,則藐之”向位高顯貴的人說話,要藐視他,不要把他的顯赫地位和權勢放在眼裡。孟子論說氣勢磅蹲,氣象恢宏,與孔子迂徐舒緩,從容不迫有所不同,本章就是一個典型範例。
作品原文
孟子曰:說①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②數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作品譯文
孟子說:“向位高顯貴的人說話,要藐視他,不要把他的顯赫地位和權勢放在眼裡。哪怕他殿堂高兩三丈,屋檐好幾尺寬,如果我得志,並不屑於這些;哪怕他佳肴滿桌,侍奉的姬妾好幾百, 如果我得志,並不屑於這些;哪怕他飲酒作樂,馳驅打獵,隨從 車輛成百上千,如果我得志,並不屑於這些。他所擁有的,都是 我不屑於有的;我所希望的,是古代的禮樂制度。我為什麼要怕他呢?”
作品讀解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這種氣勢,並非壯空膽,提虛勁。其思想武器就在於“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 哪怕你金玉滿堂,哪怕你姬妾成群,哪怕你隨從如蟻,“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其實,這也就是曾子所說的:“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孟子· 公孫丑下》)有了這種認識,當然也就能“說大人,則藐之”了。 更何況還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浩然之氣哩! 孟子論說氣勢磅蹲,氣象恢宏,與孔子迂徐舒緩,從容不迫有所不同,本章就是一個典型範例。
6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