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訓練理論

刻意訓練理論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刻意訓練
  • 外文名:Deliberate Practice
  • 提出者:K. Anders Ericsson
理論背景,提出者介紹,個人信息,行業評價,理論實驗,在國內的套用,相關信息,

理論背景

隨著暢銷書《異類》的流行,“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這個口號現在是盡人皆知。也許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所有頂級高手都是練出來的。隨著科學快速發展,人們可能第一次擁有了一個關於怎樣煉成天才的統一理論。
在過去二三十年內,心理學家們系統地調研了各行各業內的從新手,一般專家到世界級大師們的訓練方法,包括運動員,音樂家,西洋棋棋手,醫生,數學家,有超強記憶力者等等,試圖發現其中的共性。
科學家們不但證明了高手是練出來的,而且通過考察各個領域最好的訓練方法的共性,總結了一套統一的練習方法,這就是所謂“刻意訓練”(deliberatepractice)。

提出者介紹

個人信息

姓名: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
國籍:瑞典
出生年份:1947年
職業:學者,心理學教授

行業評價

德國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K. Anders EricssonK. Anders Ericsson
上世紀90年代初帶領科研小組在柏林音樂學院研究“天才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通過研究發現,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或者做不好,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
提出的“刻意訓練”理論已經被外界廣泛接受。

理論實驗

刻意訓練比傳統學習模式效率提高200%
學習的最好辦法不是知道,而是自己重複的做。把不常見的高難度事件分解、重複化的辦法也恰巧是MBA課程的精髓。
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率提升
如果沒有這種事先的重複訓練,一個人面對不常見的事件往往會不知所措。
刻意訓練的方式被廣泛的運用在各個領域,同時將訓練的有效性提升了200%。
沒有學習動機就沒有學習效果
學習者對管理技能已有認知,在學習中常會自認為已經會了而產生排斥心理。沒有學習動機就沒有學習效果,找到學習區變成學習的關鍵。
學習狀態區域學習狀態區域
理論關鍵:精心選擇與設定“學習”,學習自己不懂的,做自己做不好的。
一旦已經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應該繼續在上面花時間,應該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有效的練習任務必須精確的在受訓者的“學習區”內進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
學習狀態所處的三個區域:(1)舒適區: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處在舒適區的學員沒有學習意願;(2)學習區:只有處在學習區裡的學員有學習動機,有效的練習任務必須精確的在受訓者的學習區內進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3)恐慌區: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
技能套用源於成熟度 成熟度源於重複訓練
傳統培訓把認知作為學習的核心過程,缺乏對學習成熟度的關注。從認知到套用,需要經過成熟度的轉化。成熟度不夠時,學習者無法達到更高層次的水平,只有在每個層次的重複訓練,才可激發學習者向更高層次的新認知和套用。
杜魯姆學習成熟度階梯理論杜魯姆學習成熟度階梯理論
理論關鍵:成熟度源於大量重複訓練。從不會到會,秘訣是重複。設計各種不同難度的場合,針對性有層次的提升能力。
刻意練習是以未知和錯誤為中心的練習
理論關鍵:錯誤的改變源於持續獲得有效反饋,刻意練習是以未知和錯誤為中心的練習。
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獲得反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

在國內的套用

網際網路轉型時代,要求企業快速適應,培訓的時間也越來越“碎片化”,提升學習效率更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這種事先的重複訓練,一個人面對不常見的事件往往會不知所措。的“刻意訓練”可以快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被廣泛套用於各個領域。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優勢是效率優勢,針對這個時代的效率需求,提高學習能效,專注業務收益將是各種學習技術理論的關鍵點,刻意訓練理論的核心以及實際運用效果需要在更多的實踐與培訓中展現出來。
刻意練習是個科學方法,而過去在培訓中卻很少套用,這也正是大多數培訓效果不顯著的原因。

相關信息

看了鋼琴家朗朗的傳記之後,可能很多人會懷疑是否真的應該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苦練。實際上,頂級運動員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不練這一萬小時,一定成不了高手,但問題是考慮到機遇因素練了這一萬小時也未必成功。
這就是興趣的作用了。如果說有什麼成功因素是科學家無法用後天訓練解釋的,那就是興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對某一領域感興趣。感興趣並不一定說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興趣只要願意練,也能練成。興趣最大的作用是讓人願意在這個領域內苦練。
不論如何,刻意練習是個科學方法,值得我們把它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顯然我們平時中做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練習的特點,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能成為世界級高手。天才來自刻意練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