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乾支表牛骨

商代的乾支表是用於記日的。乾支記日法是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合,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乾支,用它來記日,六十日一個循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刻乾支表牛骨
  • 年代:商朝時期
  • 來源: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 規格:長22.5厘米、寬6.6厘米
基本情況,簡介,最長的紀日法,鎮國之寶,

基本情況

名稱:刻乾支表牛骨
刻乾支表牛骨刻乾支表牛骨
作者:不詳

簡介

乾支法起源於夏代,商周沿襲,一直到近代,是中國古代所創造的,也是一種世界上使用最久的記日法。

最長的紀日法

甲骨文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出土於今河南安陽小屯。這塊刻乾支表牛骨長22.5厘米、寬6.6厘米。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上刻由甲子、乙丑、丙寅??組成的“乾支表”。乾支紀日法是我國古代的一項發明,使用這種紀日法不會產生錯誤,也不會造成重疊,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這塊牛骨則是商代使用乾支紀日法的物證。
刻乾支表牛骨刻乾支表牛骨

鎮國之寶

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隆重推出,刻乾支表牛骨入選鎮國之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