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黑竹

刺黑竹

刺黑竹(學名: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 )是禾本科、寒竹屬體木質化喬木。竿高可達8米,中部以下各節均環生有發達的刺狀氣生根,竿綠色,幼竿為紫色,表面光滑無毛;籜環隆起,竿環微隆起;籜鞘薄紙質至紙質,呈長三角形,鞘基的毛密集成環狀,小橫脈明顯,籜耳缺;籜舌膜質,拱形,籜片微小,葉鞘無毛,縱肋明顯,葉耳無;葉舌截形,葉片紙質,狹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花枝呈總狀或圓錐狀排列,假小穗單生於末級花枝的各節,側生者通常無苞片;小穗細長,含小花;外稃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內稃多少長於其外稃,花葯黃色,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穎果呈堅果狀,橢圓形或稀近圓球形,果皮頂端常有花柱的殘留物成喙狀。4-12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及四川。海拔800-1500米,低山丘陵野生,農家亦有少量栽培。

刺黑竹竿作農具及造紙原料。筍供食用,四川當地稱為“牛尾筍”或“白油筍”。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除草鬆土,水肥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物體木質化喬木。竿高4-8米,直徑1.5-5厘米,共有30-35節,中部以下各節均環生有發達的刺狀氣生根,後者數目可多達24條;竿中部的節間一般長18(25)厘米,綠色,或有些幼竿為紫色,且在節間之基部具淡紫色縱條紋,表面光滑無毛,圓筒形或在竿基部略呈四方形,竿壁厚3-5毫米,有時實心;籜環隆起,初時密被黃棕色小刺毛,以後變為無毛;竿環微隆起;節內長1.5-2.5毫米;分枝習性較高,通常始於竿第11節;籜鞘薄紙質至紙質,宿存或遲落,在竿基部者長於其節間,呈長三角形,先端漸尖,背面紫褐色而夾有灰白色小斑塊或圓形斑,疏被棕色或黃棕色小刺毛,鞘基的毛密集成環狀,小橫脈明顯,中上部邊緣具頗為發達的黃色纖毛;籜耳缺;籜舌膜質,拱形,高約0.8毫米,邊緣微生纖毛;籜片微小,長僅1-3毫米,基部與鞘頂相接連處幾無關節。
刺黑竹刺黑竹
末級小枝具2-4葉;葉鞘無毛,縱肋明顯,長3.5-4.5厘米;鞘口兩肩具灰白色而易落之繸毛數條,毛長13毫米,葉耳無;葉舌截形,高約0.5毫米;葉片紙質,狹披針形,長5-19厘米,寬0.5-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無毛或在基部具灰黃色柔毛,次脈4-6對;葉柄長1-3毫米。
花枝呈總狀或圓錐狀排列,或單生於具葉枝條的下部各節時則不再分枝,末級花枝纖細,基部有4或5片逐漸增大的苞片,具假小穗1-3枚;假小穗單生於末級花枝的各節,側生者基部有一卵形至線形的先出葉而通常無苞片;小穗細長,長1-14.5厘米,粗1-1.5毫米,無毛,含小花4-12朵;小穗軸節間在具花之一側扁平,長3-12毫米,無毛;穎1或2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2毫米,縱脈7或8條,先端鈍尖;外稃卵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具7-9脈,先端銳尖;內稃多少長於其外稃,先端鈍圓或具2鈍齒;鱗被在近外稃一側的2片為橢圓形,長約2毫米,另一片呈披針形,長約1.2毫米;花葯黃色,長4-6毫米;子房橢圓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極短,近基部即分叉,而為呈羽毛狀的柱頭,其長約2毫米。穎果呈堅果狀,橢圓形或稀近圓球形,長4-7毫米,直徑2-4毫米,綠色或帶紫色,果皮厚約0.3毫米,頂端常有花柱的殘留物成喙狀。花期4-12月。

近種區別

該種近似寒竹,但竿較高大,節間較長,竿下部刺狀氣生根甚發達,而有所區別。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500米,低山丘陵野生,適宜在紫色土或山地黃壤條件下生長,喜水喜肥。刺黑竹最好在土壤深厚肥沃、疏鬆透氣、排水良好,選擇壤土和砂質土,微酸或中性,pH值在5.5-7.0,鹽鹼土、黏土等性質土壤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不適合刺黑竹的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及四川。模式標該采自四川安縣。
刺黑竹刺黑竹

繁殖方法

刺黑竹刺黑竹
選地: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一般選擇壤土和砂質土,微酸或中性,pH值在5.5-7.0,鹽鹼土、黏土等性質土壤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不適合刺黑竹的培育;選擇坡度時,要選擇坡面較為平緩、背風向陽的區域,能夠使刺黑竹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充足的陽光。
整地:首先清除造林地中雜草、雜灌,然後開始整地。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和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素,可選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多採用全墾整地或帶狀整地,深度30厘米左右;深翻整地完成後,要進行挖定植穴,定植穴規格60×60×40厘米,株行距3×3米或4×4米。為了早日成林見效,整地時可施足底肥,並按3×3米布穴。整地時間根據造林時間來定,一般要求整地工作最好在分株栽植前完成。
母竹選擇標準:母竹的選擇對於成活率有著關鍵的影響,母竹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造林成活率高低,因此選擇好母竹至關重要,要高度重視。一般要求母竹為1-2年生竹,米徑1.2-2厘米,分枝較少且沒有病蟲害、開花枝等。這樣的母竹竹鞭處於壯年階段,具有較好的筍芽,能夠快速發芽,並具有較強的發筍和抽鞭能力。
母竹的挖取和運輸:母竹的挖取不宜在霜雪期間進行,在此期間挖取的母竹,由於根鞭受霜雪凍害,進行分株移栽後,成活率極低,造林難以成功。挖取母竹時,首先選擇符合標準的母竹再挖取,母竹挖起後要立即斬鞘,一般要求竿高1.5米左右,帶2至3盤側枝。刺黑竹屬復軸混生竹,可以根生鞭、鞭生根,所以挖取母竹時可以只帶根、不帶鞭,這樣的母竹因首先要根生鞭,然後才鞭發筍,故發筍晚,成林較遲。為了使新栽植刺黑竹及早成林,挖取母竹時,最好先確定母竹竹鞭分布方向後再挖取,挖取時保留來鞭和去鞭各10-20厘米,帶完整土團,基部鞭芽不受傷害。值得注意的是母竹斬鞘竿不能過高,最好不超出2米,因為竿過高且帶有側枝,栽植後受風的影響,易鬆動,造成成活率低,所以如果母竹分枝過高,可以不帶側枝斬鞘;斬鞘切口在節的上部,切口要平且呈45°角,這樣有利於母竹栽植後在雨天截留雨水,保持母竹水分供給。一般要求隨挖取隨運輸,運輸過程中要儘量小心,避免土團鬆動,保護好鞭芽和螺絲釘;遠距離運輸要對母竹進行遮蓋,及時噴水保濕。
刺黑竹刺黑竹
栽植季節的選擇: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靈活掌握,可以春季進行,也可秋季進行。對於南川去來講,在春季栽植為宜,具體時間為2月中旬至3月下旬。在秋季分株移栽的刺黑竹易受霜雪凍害,成活率低下;而在春季分株移栽,天氣變暖,不易受霜雪凍害,成活率遠遠高於秋季。
栽植要求:要根據隨時挖取隨時栽植,要按照淺埋、踩實的原則進行。具體栽植時,首先要根據母竹竹兜大小適當修穴並回填表土,然後放下母竹,使根鞭放平,自然舒展,筍芽向上,適當淺栽,不宜深栽,栽植深度以竹鞭在土中20-25厘米為宜,但應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適當深3-5厘米;栽後要踩實,澆足定根水,使鞭土密接,覆土培成饅頭型,上蓋鬆土,覆草以保溫保濕。因此最好在雨天或雨後栽植。

栽培技術

除草鬆土

造林後,應加強對造林地的管理。新造竹林的竹子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雜草雜灌,如不及時剷除,不僅消耗竹林水分養分,而且直接妨礙竹子生長。為了促進竹子生長,保證土壤疏鬆,在新竹林鬱閉前,每年應進行除草鬆土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9月為宜。在竹林撫育管理期間,要保證竹林每年至少有一次鬆土,並且最好選擇在8-9月份進行,此時的天氣高溫多雨,鬆土有利於雜草的腐爛,另一方面,有利於促進竹鞭的擴展和蔓延,使得竹鞭的長勢更好。除草鬆土時注意不要損傷筍芽。結合除草鬆土,發現新造竹林成活率低,要及時補苗。但補苗一定注意按造林季節,不可盲目進行,否則傷財傷力。
刺黑竹刺黑竹

水肥管理

灌水:造林後一定要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在幼竹生長期或出筍期,要保證水分充足,可以採取覆草保濕,在乾旱時要及時灌水。施肥:施肥能促進新竹生長,提早成林。新造竹林成活後,要結合中耕鬆土及時施肥,各種肥料均可施用,但以有機肥為好。施肥季節最好在秋季,既能增加肥力,又可保持土溫,對新竹鞭芽越冬很有好處。

主要價值

刺黑竹竹材可作農具,也可作為造紙原料。竹筍可供食用,筍肉肥厚、筍質脆嫩、鮮甜可口;竹筍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胺基酸、鐵、鈣等營養物質,能夠有效地降壓降脂,同時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提升人的消化能力,營養價值較高。
刺黑竹筍不但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刺黑竹該身也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由於刺黑竹屬於散生竹,根系龐大,因此具有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刺黑竹的葉片較為密集,葉面指數較高,因此能有效地提升空氣的質量,從而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實現水土保持和氣候調節以及淨化空氣等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