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籽魚木

刺籽魚木

刺籽魚木,Crateva nurvata Buch. Ham.,山柑科魚木屬植物。國內分布於海南省, 廣西自治區,雲南省。國外分布於中南半島; 中印半島; 印度。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科概述,

形態特徵

喬木,高2-20米或更高,花期時樹上有葉。枝幹後淺灰褐色,有散生近圓形皮孔。小葉草質至薄革質,卵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18厘米,寬3-8厘米,長約為寬的2.5-4.5倍,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表面褐綠色,有光澤,背麵粉灰色,中脈淡紅色,側脈(7-)10-15(-22)對,背面在中脈附近特別凸起,網狀脈明顯;葉柄長(2-)5-12厘米,頂端向軸面有數個蒼白色腺體,小葉柄長2-6(-8)毫米。總狀花序生在下部有數葉的花枝頂部,花枝全長10-18厘米,序軸長4-6 (-12)厘米,花期時繼續生長,最後長達12-28厘米,有花近100朵,軸上有許多花梗脫落後留下的明顯疤痕;花梗長3-6厘米;萼片小,披針形;花瓣白色,爪長5-10毫米,瓣片長10-20毫米,寬8-18毫米,頂端急尖;雄蕊15-25;雌蕊柄長3-6厘米,在雄花中萎縮或近無柄;子房長橢圓形或圓柱形,長約5毫米,直徑約2毫米;柱頭扁平,近無柄。果橢圓形,少有卵球形,乾後淡黃灰色,長3.5-5厘米,直徑約3厘米,未熟時表面粗糙而有剝落性微片,後來近光滑。種子多數,稍扁壓,暗褐色,長6-15毫米,寬6-10毫米,高2-3毫米,背部有不規則的雞冠狀突起。花果期不明顯,一般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溪邊、湖畔或平地,有時也見於開闊地帶的林中,在不太乾燥與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分布可達海拔1000米。

分布範圍

產廣東(信宜)、廣西(龍州)、海南、雲南(河口、勐臘)等省區,印度經中南半島至印度尼西亞均有分布。

本科概述

本科約45屬700餘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少數至溫帶。我國有5屬42種,主要產在西南至台灣一帶,主要有毒屬是槌果藤屬(CapparisL.),其中錫朋槌果藤和文山山柑為我國所特有。錫朋槌果藤毒性較大,對神經、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統都有作用,死於呼吸麻痹。另報導非洲產同屬植物C.HereroensisSchinz和C.TomentosaLam.可毒殺獅、豹等猛獸。
本科最常見的有毒成分是葡萄糖異硫氰酸鹽即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s),其中白花菜子甙(zlucocapparis)(18—3)分布最普遍,以種子和根的含量最高。此外,有生物鹼,主要是l—水蘇鹼(1—stachydrine)(18—1)和3—羥基水蘇鹼(3—hyroxystachydrine)(18—2)。L—水蘇鹼(18—1)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3]。從Capparisdicidua的根皮中分出三種生物鹼,槌果藤鹼(capparmC15H37N3O6)、槌果藤林鹼(capparilin)和槌果藤寧鹼(capparininC15H35N3O6),但結構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