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袋蛾,Acanthopsyche nigraplaga Wileman,蓑蛾科的一種昆蟲。成蟲雄成蟲體長約 gmm,翅展 23 mm左右,體黑褐色,被黑色濃毛,觸角黑褐雙柿齒狀,前翅基部1/3處、後翅基部1/2處市有黑色鱗毛,前後翅的近端半部透明可見翅脈。
基本介紹
種名分布,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種名分布
種拉丁名:Acanthopsyche nigraplaga Wileman
國內分布: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江蘇
國外分布:日本
形態特徵
成蟲雄成蟲體長約 gmm,翅展 23 mm左右,體黑褐色,被黑色濃毛,觸角黑褐雙柿齒狀,前翅基部1/3處、後翅基部1/2處市有黑色鱗毛,前後翅的近端半部透明可見翅脈。雌成蟲體長 13—15 mm,體軟乳白色,頭褐色,翅退化,有3對胸足,胸部兩側各有3個淡黃色細剛毛叢,腹部較胸部寬大。卵橢圓形,黃色,近孵化時變深黃色。卵徑0. 6mm.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 10—22 mm,雌性幼蟲體乳黃白色,背線淡黃色,頭都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觸角3節,端部褐色。胸部各節背板上有深褐色長斑6個,前後相連成6個褐色縱帶,正中2條明顯,兩側有時癒合,前胸至後胸的褐色斑顏色逐漸變淡。胸足灰褐色,各節有黃色橫紋,附節和爪褐色,腹足退化只留有乳突狀的趾鉤,趾鉤缺環。腹第八、九節上各有灰色的斑紋,臀板灰色,上生有剛毛。雄性幼蟲體小,色較深。蛹雄蛹長 10 mm左右,褐色,翅和觸角深褐色,翅芽達第三腹節中部。腹面第七、八、九節的前緣各有1列小刺,第八、九節的刺列明顯,第五、大腹節的後緣各有1列小毛,第六腹節上的明顯,腹面各節多皺紋,各節在氣門上方各有l根灰色細剛毛,第九腹節有4根灰色細剛毛,腹末有臀刺1對。雌蛹長約13 mm,赤褐色圓筒形,頭、前、中胸的中部有一脊狀隆起,腹部第二至第五節各節的後緣有 1圈暗褐色帶,第七腹節近前緣處有1列小利,腹部末端有1對臂棘。袋囊袋長用mm左右,長錐形褐色,結構緊密,瘦長,內壁灰白色光滑,囊外用絲綴連枝梗碎葉。
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1代,以卵在袋囊殼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開始孵化,幼蟲開始取食。幼蟲危害期較長,9月下旬幼蟲開始在袋囊內化蛹,10月上、中旬成蟲羽化。 雌成蟲在蛹殼內羽化,頭部伸出蛹殼外,蟲體留在蛹殼內,有時身體全部編在蛹殼內。羽化過程中有許多黃色絨狀物散出排泄口外,這是識別雌成蟲羽化的標誌。雄蟲羽化時,蝸體蠕動下移,頭胸部露出排泄口外,約l小時左右,頭胸部脫裂縫開裂,雄蛾脫出蛹殼,蠍亮一半露出袋囊。雄蛾一般下午羽化為多。雌蛾18-19時後,頭伸出袋外。雄蛾將腹部從袋囊下端的排泄孔伸入與雌蛾交尾,交尾歷時約5-10分鐘,平均6分鐘。雌雄性比為1:1.33。雌成蟲產卵子蛹殼內,卵聚積成堆,雌蛾腹部末端絨毛能脫落覆蓋子卵堆上,雌蛾產卵後蟲體逐漸萎縮癟死。雌蛾壽命歷一23天,平均19天,雄蛾壽命2—4天,平均2.5天。每頭雌蛾可產卵254-528粒,平均319粒。 卵孵化率高,同一蛹殼中卵一般都正常孵化,卵歷或180多天。卵近孵化時顏色由淡黃”變杏黃色,在卵的端部側邊可以見到一黑點,顏色變暗,卵殼透明。孵化時,幼蟲咬破卵殼,將頭伸出逐漸向外爬出卵殼。 幼蟲孵化以14-15時為多。孵化後幼蟲在蛹殼內吐絲並不停地爬動,但不爬出袋外,等同一袋囊內的卵全部孵化完還需在袋內停留1—2天,幼蟲才從袋的排泄孔向外爬出吐絲下垂,隨風飄移到樹木枝葉上。初孵幼蟲腹部豎起,用胸足在枝葉上爬行,並將小技嫩皮咬成碎屑,吐絲粘連成細長的碎屑帶,將帶的一端固定,小幼蟲在後胸部位將身體在帶上翻滾一圈,然後用口器和足結袋,織好的部分漸向下移,使袋口保持在後胸的位置以便繼續織袋。在織袋過程中,有時蟲體縮入袋中,由上而下用足不停地向外推,使袋成形而結實。袋囊織好後,將頭胸伸出,用胸足爬行。初孵的幼蟲完成結袋過程,需覦一90分鐘.平均 80 分鐘。初織的袋長約 1.5mm,寬約lmm,以後隨蟲體不斷地長大,袋囊也盼著增長加寬。1—2齡幼蟲取食葉片的葉肉,留下葉脈和表皮,3—4齡幼蟲常在葉片中間將葉片食成孔洞,隨蟲齡增大,取食葉片形成缺刻至僅剩葉柄。幼蟲脫皮後將皮和頭殼隨糞便排出袋外。幼蟲8-9齡。以1984年室內飼養20頭幼蟲統計,完成9齡的幼蟲為雌性;完成8齡的幼蟲為雄性。各齡幼蟲的歷期分別平均為: 1齡 14.2天(14-15天), 2齡為8、9天舊一10天),3齡9.8天(9—11天),4齡10.4天(9-20天),5齡16.5天(11-38天),6齡29.全天(10—42天),7齡24.5天(13—34天),8齡23.2天(10-49天),9齡21.4天(7一28天)。4齡幼蟲以前的齡期較為整齊,進入高溫季節後,幼蟲發有牛長不整齊。幼蟲歷期持續約6個月。 老熟幼蟲在袋囊內倒轉頭,脫去最後一次皮化蛹。雄性幼蟲先化蛹。雄蛹歷期平均為26.5天(22~29天),雌蛹平均14.9天(10~18天)。 天敵 據1982年12月份在林間採集 614個袋囊解剖觀察,其中袋內有卵的 192個,占11.6%;因白僵菌病死的幼蟲 36個,占 5.8%;因細菌和病毒病死的幼蟲對個,占11.6%;幼蟲和蛹被寄生的 105個,占17.l%;空袋(鳥類捕食或其它)210個,占36.2%。寄生蜂有3種:橫帶駝姬小蜂,單齒腿長尾小蜂,蓑蛾瘤姬蜂。
防治方法
1.人工摘袋囊冬季闊葉樹和果樹落葉後可見到樹冠上袋蛾的袋囊,尤其是大袋蛾的袋囊十分明顯,可採用人工摘除,可用袋蛾幼蟲飼養家禽。
2.袋蛾的遠距離傳播主要靠苗木的調運,冬季注意在林果苗木上摘除蟲囊,可以控制該蟲傳入新區。
3.化學防治①在城市行道樹上於 7月上旬用機動噴霧機噴施90%敵百蟲晶體水溶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澳氛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大袋絨,噴霧力求均勻周到,防治效果很好。②於基打孔注入內吸劑防治大袋蛾,在泡桐子基打孔注入 50%久效磷乳油或脫%磷胺乳油防治效果很好,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在泡桐乾基緊貼地面均勻選 3點,與地面成礎”左右角度用尖頭鐵錘打孔,深入木質部 2-3 cm,拔出鐵錘立即注藥3-8_1,並用泥團塞孔,殺蟲效果很好。
4. 生物防治寄蠅寄生率高,要充分保護和利用。噴撒蘇雲金桿菌、殺螟桿菌1-2記抱子/ml防治蠟彩袋蛾,防治效果 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