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枝相思樹

刺枝相思樹

刺枝相思樹(學名:Acacia acanthoclada F.Muell.)是豆科、相思樹屬灌木。小枝短,徑直,堅硬,直立,具刺,無毛或短柔毛。托葉早落,幼時合生。葉狀柄直立,楔形到倒三角形,上頂角鈍,下角短尖。初級花序為頭狀總狀花序;花序梗無毛;基部苞片小;頭部球狀,花15-30朵,金黃色。花5瓣;萼片合生;花瓣1脈。莢果扭曲或捲曲,薄革質,深棕色到黑色,無毛。種子縱向,明顯有斑點,棕色;假種皮偏斜,厚。

分布於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生長於桉樹、深紅色沙土中,通常生長在低沙丘上。

刺枝相思樹是一種有用的小型防風林物種,具有不同尋常的葉子,適合內陸地區。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亞種,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 詞源
種加詞“acanthoclada”指的是逐漸變細成尖點的小枝(希臘語“acanthos”意思是刺;“clados”是嫩枝或幼枝)。
  • 分類史
1863年,F.Muell.在《Fragmenta Phytographiae Australiae》上首次發表了該物種,學名為Acacia acanthoclada F.Muell.。
2001年,《澳大利亞植物志11A》(Flora of Australia 11A)採用的標準名是1863年發表的學名Acacia acanthoclada F.Muell.。
2003年,Les Pedley將該種轉入Racosperma屬,學名變更為Racosperma acanthocladum (F.Muell.) Pedley。
2006年,澳大利亞植物普查(Australian Plant Census)將該種重新歸類為Acacia屬,學名恢復為Acacia acanthoclada F.Muell.。

形態特徵

粗糙、複雜、蔓延的灌木,高0.3-2米。小枝短,徑直,堅硬,直立,具刺,無毛或短柔毛。托葉早落,幼時合生。葉狀柄直立,楔形到倒三角形,上頂角鈍,下角短尖,有時幾乎線形,然後通常鉤狀,很窄時半圓柱狀,長3-10(-12)毫米,寬0.6-4毫米,綠色或有白霜,無毛或被短柔毛;葉脈模糊。
初級花序為頭狀總狀花序,軸長小於0.5毫米;花序梗長5-15毫米,無毛;基部苞片小;頭部球狀,直徑4-5毫米,花15-30朵,金黃色。花5瓣;萼片1/3-2/3合生;花瓣1脈。莢果在種子之間稍收縮,扭曲或捲曲,長1-2厘米(未展開),寬2-3毫米,薄革質,深棕色到黑色,無毛。種子縱向,長2-4毫米,明顯有斑點,棕色;假種皮偏斜,厚。

產地生境

分布於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從西澳大利亞州的三泉市附近到南澳大利亞州再到維多利亞州西北部,以及新南威爾斯州西南部靠近戴爾頓的地區。生長於桉樹、深紅色沙土中,通常生長在低沙丘上。

繁殖方法

在10到到翌年1月採集種子。收集成熟的,變成棕色的豆莢,裡面有堅硬、深色的種子。將豆莢放入托盤中,晾乾1-2周或直到豆莢開始裂開。然後摩擦乾燥的豆莢取出種子,用篩子把不需要的材料篩出來。將種子與乾燥劑(如乾燥的二氧化矽珠或乾燥的大米)一起存放在氣密容器中,置於陰涼乾燥處。種子活力通常很高,具有物理休眠狀態,需要克服這種休眠狀態才能使種子發芽,例如劃傷或軟化種皮。

主要亞種

粉綠刺枝相思樹(學名:Acacia acanthoclada subsp. glaucescens Maslin):灌木,高0.8-1.5米。小枝無毛。葉狀柄長5-10毫米,寬2-4毫米,薄,有白霜到近無毛,新芽上淺綠色,無毛。種子寬橢圓形至卵形,長3.5-4毫米,深棕色。分布於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生長在粘土或壤土、灌木叢或林地中。

主要價值

刺枝相思樹是一種有用的小型防風林物種,具有不同尋常的葉子,適合內陸地區。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根據《2016年新南威爾斯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刺枝相思樹被列為瀕危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