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峨參(學名:Anthriscus nemorosa (M. Bieb.) Spreng. )是傘形科峨參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河北、遼寧、甘肅、內蒙古、四川、陝西、西藏、新疆、吉林等地,生長於海拔1,620米至3,8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草叢和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莖圓筒形,有溝紋,粗壯,中空,光滑或下部有短柔毛,上部的分枝互生、對生或輪生。葉片輪廓呈闊三角形,長7-12厘米或超過,2-3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深鋸齒,兩面或背面脈上有毛或無;最上部的莖生葉柄呈鞘狀,頂端及邊緣有白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無或1;傘輻6-12,長2-5厘米,無毛;小總苞片3-7,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邊緣有白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3-11;花白色,基部窄,頂端有內折的小尖頭;花柱基圓錐形;花柱長於花柱基。雙懸果線狀長圓形,長6-9毫米,表面有疣毛或細刺毛。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山坡草叢及林下,海拔1620-3800米。
分布範圍
產吉林、遼寧、河北、陝西、四川、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亞洲北部及歐洲東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中藥
【藥名】:刺果峨參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植物刺果峨參的根和葉。
【功效】:補中益氣、祛痰止咳、消腫止痛。
【主治】: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肺虛咳嗽、跌打損傷、腰痛。
【性味歸經】:甘、淡,平。入肝、脾、肺、腎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適量。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anthricin)、異峨參內脂 (isoanthricin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