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擾伊蚊

刺擾伊蚊

刺擾伊蚊(Aedes vexans Meigen,1830)是屬於雙翅目,蚊科的一個物種,國外分布:全北界, 東洋界, 太平洋島嶼, 南部非洲, 瓜地馬拉等地。跗節有基白環或基白斑, 前足和中足股節前面褐色而雜生有淡色鱗, 形成麻點。 幼蟲頭毛 6 -C 通常分 1一2 枝; 櫛齒長, 末段形成一大中刺; 呼吸管無刺區, 指數不超過 4.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刺擾伊蚊
  • :雙翅目,蚊科
  • 分布:全北界, 東洋界, 太平洋島嶼
  • 跗節:跗節有基白環或基白斑
  • 生境:土坑、淺潭、池塘、窪地積水
  • 拉丁名:Aedes vexans
  • 命名者及年代:Meigen,1830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跗節有基白環或基白斑, 前足和中足股節前面褐色而雜生有淡色鱗, 形成麻點。 幼蟲頭毛 6 -C 通常分 1一2 枝; 櫛齒長, 末段形成一大中刺; 呼吸管無刺區, 指數不超過 4.5。
雌蚊
中型褐色蚊蟲。 頭: 頭頂覆蓋平伏白窄鱗, 僅前端有一褐斑; 頭側平覆寬白鱗, 但前上端各有一明顯深褐斑, 白鱗區中也可有一明顯或不明顯的褐斑; 頭頂和後頭有很多褐豎鱗。 觸角梗節內面具小白鱗和小細毛; 鞭分節 1 有白鱗, 有的還有少數灰褐鱗。 喙約為前股的 1.1一1.2 倍長, 褐色, 腹面從近基部起到末端 1/4 淡色, 淡色區部分地擴展到側面, 甚或到背面, 有的幾乎形成一完整淡色觸鬚約為喙的 1/5 長,褐色或深褐色, 末端、 基部以及有的中側有白鱗。胸 :前胸前背具白窄鱗, 後背片上部具褐窄鱗, 下部具白窄鱗 。中胸盾片覆蓋褐、 棕或淡褐窄鱗和細鱗, 前緣、 肩窩、 盾角、 翅基上方以及小盾前區等有淡白鱗, 但不形成固定斑紋; 側背片具白窄鱗; 小盾片三葉都具白窄鱗 。 中胸側板翅前結節下有白鱗; 有氣門後區和亞氣門鱗簇, 兩者相連或分開。
雄蚊
觸鬚比喙長. 褐色, 節 2-5 基部有白斑。各足股節前面的淡色鱗較少 , 腹節背板尤側白斑。尾 器 : 腹背板側葉發達,各具3-10根細剛毛 , 腹板有發達的中葉,中葉前端具 4 根剛毛。 抱肢基節較為狹長,背內區和背內緣有短剛毛 ;小抱器末端圓平, 具很多較長剛毛。 抱肢端節約為基節的 4 /5 長,基段較窄,末端鈍; 指爪近位 末 端 處,約 為 端 節 的 1/6、1/5 長。 肛側片末端鈍削。

生活習性

孳生於土坑、淺潭、池塘、窪地積水、沼澤、稻田等, 雌蚊吸畜血, 兼吸人血。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遍布全國。
國外分布
全北界, 東洋界, 太平洋島嶼, 南部非洲, 瓜地馬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