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葉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葉。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狀剌。單葉互生;菱狀寬橢圓形,長7.5~11厘米,寬5至9厘米,邊緣有不規則角狀波齒,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被刺狀腺毛,能分泌粘液,兩面脈上均疏生長短不一的尖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天茄葉
- 拉丁學名:Solanum khasianum C. B. Clarke
- 別稱:苦顛茄、苦天茄《雲南中草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科:茄科
- 族:茄族
- 屬:茄屬
- 分布區域:生於山間林下或荒坡。分布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理作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狀剌。單葉互生;菱狀寬橢圓形,長7.5~11厘米,寬5~9厘米,邊緣有不規則角狀波齒,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被刺狀腺毛,能分泌粘液,兩面脈上均疏生長短不一的尖刺。聚傘花序由2~4朵花組成,花梗細弱,被有粗毛及小刺;花萼5淺裂,輪狀,被毛及小刺;花冠白色或微帶黃色,花瓣5枚,卵狀披針形,被毛。漿果球形,未熟時有深綠色花紋,熟後黃色。種子多數,淺棕色。

生長環境
生於山間林下或荒坡。

分布範圍
分布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漿果含澳洲茄胺(Solasodine)、谷甾醇、薯蕷皂甙元(Diosgenin)等。還含澳洲茄胺甙類、澳洲茄邊鹼(Solamargine)、澳洲茄鹼(Solasonine)和刺茄鹼(Sola-surine),以及生物鹼皂甙刺天茄鹼(Solakhasianin)。可以消炎解毒,鎮靜止痛。治風濕跌打疼痛,神經性頭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藥理作用
【來源】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葉。植物形態詳"刺天茄"條。
【採集】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葉(刺天茄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解毒,鎮靜止痛。治風濕跌打疼痛,神經性頭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消炎止痛,解毒止痙。治小兒驚厥。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
外用:搗塗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將要出頭的瘡毒:刺天茄葉、果曬乾研末,加重樓粉,蜂蜜調勻外敷。(《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牙痛:刺天茄鮮果實搗爛,置牙痛處。(《雲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