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狀襟管星蟲,生活時體呈乳白微帶淺紅色,酒精保存後微帶綠色。伸展後體壁較薄,半透明。體表面分布有棕色圓形或橢圓形乳突,體前後兩端的乳突較大而密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刷狀襟管星蟲
- 界:動物界
- 門:星蟲動物
- 綱:革囊星蟲
- 目::盾管星蟲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境,地理分布,文獻,
基本信息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Sipuncula:星蟲動物門 - Phascolosomatidea:革囊星蟲綱 - Aspidosiphoniformes:盾管星蟲目 - Aspidosiphonidae:盾管星蟲科 -Cloeosiphon:襟管星蟲屬 |
學名: | Cloeosiphon aspergillusQuatrefages,1865 |
中文名: | 刷狀襟管星蟲 |
中文拼音: | ShuāZhuàngJīnGuǎnXīngChóng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Loxosiphon |
模式標本產地 | 法國某島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異名信息 | Cloeosiphon carolinus,Ikeda,1924 Cloeosiphon japonicum,Ikeda,1904 Cloeosiphon javanicum,Sluiter,1886 Cloeosiphon mollis,Selenka,De Man et Bulow,1883 Loxosiphon aspergillum,Quatrefages,1865 |
形態特徵
體長30一75mm,寬3—4mm。盾部呈半球形,由外包石灰質的多角形的小體組成,每小體顯白色,外表面的中央孔無石灰質,呈棕色。吻部細長,由盾部的中央伸出,吻鉤20一
25環,每鉤具雙齒。
縱肌層不分離成束。收吻肌1對,較長,約占軀幹的4/5,附著在體後部神經索的兩側。紡錘肌在體腔末端固著。固腸肌1條,較粗大,發自最後1個腸螺旋,另一端在收吻肌始點前方,約4mm處神經索左側附著。1對長腎管,可達到體末端,黑褐色,全部附著於體壁。腸螺旋約10轉。普利氏管無細管。未發現直腸盲囊,肛門高於腎孔3mm。眼點1對。
生境
本種是熱帶淺海常見種,潮間帶至水深20m,穴居在珊瑚礁石中。
地理分布
文獻
- 周 紅 李鳳魯 王 瑋 編著. 2007.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四十六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206.
- Sluiter. 1886. 不詳. .
- Ikeda. 1904. 不詳. .
- Quatrefages. 1865. 不詳. : 605.
- Ikeda. 1924. 不詳. .
- Selenka,De Man et Bulow. 1883. 不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