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人》是王明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陶人
- 作者:王明明
- 材質:設色紙本
- 形制:鏡心
《制陶人》是王明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制陶人》是王明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作品簡介 題識:制人。丁卯年秋,訪景德鎮仿古瓷廠有感記之,明明畫於京華東郊。 鈐印:明明寫意、王明明印 1...
陳正明,明代天啟時(1621-1627)宜興制壺高手。生卒不詳。所制茗壺,工整精雅。基本信息 【姓名】:陳正明 【年代】:明代 天啟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人物簡介 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別傳》:“正明,天啟間...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歷史悠久,考古發現六七千年前黎族原始制陶技藝就已經出現於海南地區,東漢之後黎族原始制陶記入史冊。2006年5月20日,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經...
土家族先民與陶器結下了不解之緣。 土家族傳承了其先民的制陶工藝,直到今天還與土家族人生活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土家族人使用和燒制的陶器主要有缸、盆、缽、燈台、香爐、高腳酒罈、蒸鍋、熬罐、花瓶、壺、水缸、酒瓶等等。
陸氏傳統手工制陶技藝 陸氏傳統手工制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保護 2022年6月,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陸氏傳統手工制陶技藝)編號Ⅷ-1 。
窯上古法制陶是一種傳統制陶工藝。窯上制陶人對陶窯有一種虔誠崇敬之情,規定每年古歷5月16日為“窯神會”祭日,窯神會當日,由共有一陶窯的人家籌款備辦豬頭、公雞、酒、香、燭、火炮等祭品,於窯頭祭供,祭供時必心平氣和...
本書以物的人類學為研究徑路,“透物見人”、“透物窺史”,以建水紫陶製作者及其身份變動為軸心,對促發建水紫陶從孕育到誕生到工藝成熟再到風格漸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因素進行呈現與分析。從制陶人持有的“文化的”與“...
坭興陶藝是欽州市的傳統制陶工藝。主要分布於廣西欽州市欽江兩岸,歷史上集中於欽州南魚寮橫街,設店經營,形成一條坭興陶藝巷。現全市有生產坭興陶的10餘家,分布於欽州市區內。坭興陶的泥坯在1200℃左右高溫的窯內發生變陶,經打磨...
說古老,是因為制陶術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勤勞智慧的古人製作出的精美陶器至今讓後人嘆為觀止;說年輕,是因為這門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選材、製作流程及作品創意上都已融入了許多個性元素。一些懷著童趣之心的設計者們加入進來,...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九世紀中葉以後,維吾爾族的祖先西遷到塔里木盆地周緣地區,承襲了當地古人的制陶技藝,經過不斷...
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制陶業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藝術,各個地區文化彼此影響、相互交流、或繼承發展,再中國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共同又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美來自於生活,制陶者正是從表現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間接表現了人的思想和感情...
宜興手工紫砂陶技藝是指分布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的一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該工藝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陶藝的創始...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是指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的一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漸演變為今天的三彩刻畫陶。但是,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依然保持了古老的風韻。界首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