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度紅利
- 性質:紅利
- 屬性:制度
- 交易成本在:總的交易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與人口紅利
第一個階段是1978到1989年。當時的改革說到底是放鬆了以前的制度管制,從而讓遙符臘民間的創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這個時候的“制度紅利”可以看作是一個全拒催“制度解放”的紅利,就像一個彈簧一樣,已經被壓了很久,現在松一下,自然就能獲得高速的經濟成長。那個時候的“人口紅利”也不過是人的自發的創造力的迸發,當時在中國設立工廠的跨國公司還不多,因此中國的勞動力雖然便宜,但當時還沒有體現為一種競爭優勢。
第二個階段是 1992年到2004年。以鄧小平南巡為起點,中國經濟的增長呈現為政府拉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各級政府都將經濟成長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標準,同時大量的外資被引進到中國來。此時的“制采提歡度紅利”體現為舉國發展經濟的制度帶來的優越性,以及跨國公司的先進管理模式帶來的制度優勢。此時的“人口紅利”主要體現在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上,“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是廉價勞動力帶來的成本優勢。
這一階段的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是外資主導的經濟模式。雖然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經濟規模並不是很大,但由此帶來的示範效應卻影響到了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辯汗船鴉外資被認為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過他們到中國來的主要目的,在於中國的龐大市場和龐大的廉價勞動力,這都與人口有關。中國這個時候開始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和大有國有企業的重組改制,這些都與制度有關,此時的中國政府更像是一家有上千個子公司的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