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北京師範大學建校100周年。當時,我們準備撰寫一套有關北京師範大學與中國教育的叢書,可惜因為時間關係,未能成功。但是,《北京師範大學與中國師範教育》一稿(現改名為《制度的建構與超越——北京師範大學與20世紀的中國師範教育》)終於在胡艷和米靖的努力下完成了。
北京師範大學是與中國現代教育同生共長的。她為中國教育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她在培養教師的同時,也為我國師範教育的建設探索了一條發展之路。她的經驗是值得總結的,對今後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我國教師教育正處於轉型時期,將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這種轉變的實質是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即既要提高教師教育的學術性,又要提高它的教育專業性,兩者缺一不可。長期以來我們不把教師看做是一個專門化的職業,因而有師範院校單獨設定與綜合性設定之爭,有師範性與學術性之爭。如果從教師專業化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這種爭論就沒有任何意義。這裡包含著兩個問題:難道做一名教師不需要有高深的學術嗎7難道有學問的人就能當好教師嗎7顯然,對這兩個問題都不能作肯定的回答。教師的專業化要求教師既要有高深的學術造詣,又應掌握教育的理論和技能。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有一個歷史過程,人們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北京師範大學的發展恰好反映了這個歷程。她經歷了高等專科教育的水平,大學的水平、單獨設定的模式、綜合大學的模式(20世紀30年代),解放以後又經過學習蘇聯的模式,而學術性和師範性一直困擾著她辦學的方向,束縛著她辦學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