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靶向肌肉神經移植干預幻肢痛的效果及機制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吳鳳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用靶向肌肉神經移植干預幻肢痛的效果及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鳳霞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截肢者不僅能感到截除肢體的存在(幻肢),一些患者還常會感到幻肢疼痛,這給他們身心帶來許多痛苦。目前幻肢痛發生機理尚不明確,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本項目擬利用一種稱之為“靶向肌肉神經移植 (TMR)”的新方法及其動物模型,探索TMR對緩解或治療幻肢痛的效果及干預機制。我們擬用大鼠坐骨神經橫斷方法建立幻肢痛模型;將坐骨神經近側斷端移植到股二頭肌中實現移植神經在靶向肌肉中的分布重建。利用建立的動物模型,擬開展兩個方面的研究:①通過動物行為學研究,評價TMR對幻肢痛的治療效果及最佳手術時機;②利用電鏡和膜片鉗技術,研究TMR對脊髓和腦皮質S1、M1區內突觸形態及功能可塑性的影響; 利用免疫組化、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澱技術,研究PSD-95-NR2B在脊髓和S1、M1區中的表達,了解突觸可塑性改變的可能機制。本研究將為研發治療或緩解幻肢痛的新技術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
結題摘要
肢體殘疾人是比例最高的一類殘疾人群體,50%-80%的截肢者不僅能感到截除肢體的存在(幻肢),而且還常會感到幻肢疼痛,這給他們身心帶來許多痛苦。目前幻肢痛的發生機理尚不明確,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探索能夠減輕或消除幻肢痛的康復新方法和新技術,尤其是既能有利於恢復運動功能又能減輕幻肢痛的新方法,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靶向肌肉神經移植術(TMR)是一種有效重建周圍神經運動功能的方法,在多功能仿生假肢控制等領域有廣闊的套用前景,但其是否能幹預幻肢痛尚不清楚。本項目利用大鼠坐骨神經橫斷方法建立幻肢痛模型,將坐骨神經的近側斷端移植到股二頭肌中建立TMR模型,並利用動物模型探索了TMR干預幻肢痛的效果及其可能機制。動物行為學研究結果表明,坐骨神經橫斷後大鼠的幻肢痛程度不斷加重,3周后逐漸趨於穩定,而靶向肌肉神經移植能有效緩解大鼠幻肢痛程度,而且在神經損傷的同時實施TMR是更好的手術時機。組織學染色及神經電生理研究結果表明,大鼠靶向肌肉神經移植術後2周,在移植神經主幹給予方波刺激就可以檢測到靶向肌肉內的誘發肌電信號,並且4周時同樣的刺激引起的肌電信號幅值增大。術後4周時的組織學研究表明移植神經已在靶向肌肉內生長並發出細小分支而且與肌肉形成了運動終板。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分析表明,坐骨神經橫斷引起相應的L4-L6脊髓節段的脊髓后角和L4-L6脊神經的背根神經節內的nNOS表達升高,而靶向肌肉神經移植術能部分逆轉神經損傷引起的nNOS表達升高,這提示TMR可能是通過改變nNOS的表達來影響幻肢痛的。本研究為靶向肌肉神經移植術在截肢者上廣泛臨床套用提供實驗依據和技術支持,為探索新的幻肢痛治療方法提供新思路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