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嶄露頭角
道恩元帥1705年9月24日生於維也納。他的祖、父兩代都是從軍的,這令他從小就對軍事產生興趣。
1718年反對西班牙王后
伊莉莎白·法爾內塞派艦隊突襲西西里的的四國同盟戰爭的時候,他在他父親的團中從軍。
主持改革
他此後在尼德蘭的表現受到奧地利女大公
瑪麗亞·特雷西婭的充分肯定,令他在1751年成為維也納城防司令及
金羊毛騎士團騎士。
在
七年戰爭爆發之前,道恩已經洞察到奧地利軍的弱點,也就是嚴重缺乏基層的下級軍官,而現任的軍官又極度缺乏統御素養和指揮能力的現狀。
為了補救這些缺失,道恩在1751年向瑪麗婭·特蕾莎進諫,而獲得了皇家的撥款,在下奧地利的威尼奴爾斯塔特成立了四年制的特雷莎軍事學院,該校直至今日都仍是奧地利陸軍的最高學府。道恩成為首任院長。
不過,道恩在奧地利內部推動的軍事改革,受到了大多數貴族所代表的守舊派的反對,因為道恩推動的強化中央指揮與統一建制改革方針,無疑是在削減貴族與地方軍的比重。因此,在七年戰爭爆發前,除了戍衛維也納周圍的皇家直轄軍得到擴充與加強之外,道恩的改革並未獲得顯著的成效。
七年戰爭
布拉格戰役之後,奧地利
野戰軍撤退,布拉格被圍困。維也納改派軍事委員會主席,老資格的道恩出任援兵總司令,道恩出任總司令後,一路徵召雜兵、前線的敗殘兵和臨時徵用自貴族的二流部隊,花了點時間勉強把他們組織成可以打仗的部隊。
1757年6月18日,道恩以他訓練的新兵在
科林戰役中以巧妙的布陣,頑強的防守反擊打垮了的普軍進攻,擊敗了軍事天才腓特烈,使得普魯士各個擊破戰略一開始就遭到破產,因此被瑪麗婭·特蕾西婭授與了
大十字勳章,稱他為“奧地利的拯救者”。此後,道恩在整個七年戰爭中,雖然有時因行動謹慎而招致不滿,但他堅固防禦加快速奇襲,斷敵糧道的戰術手段卻是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最難對付的對手。在1757年,他派出哈迪克中將的一支3400人小隊成功偷襲
柏林,重挫普軍軍心,及後又連續大敗奧古斯都·威廉和布倫斯維克-貝費恩公爵兩支普軍並俘獲之,更攻陷了
西里西亞首府
布雷斯勞及其全境。
在1760年一年,道恩都沒有積極動作,招致維也納宮廷內的不滿。11月的
托爾高戰役中,道恩擊敗了腓特烈引以為豪的側翼突擊戰術,他正面的猛烈突擊把腓特烈打的墜馬昏迷,但因道恩也意外受傷率先撤退,使得此戰以普魯士的勝利告終。但托爾高一戰,普軍的傷亡遠高出奧軍。
後來俄國沙皇彼得三世背約幫助普軍,俄普聯軍
博克施道夫戰役向他進逼,道恩知道俄普聯盟不會長久,僅僅象徵性抵抗了一下就指揮奧軍全線退出西里西亞。
晚年及逝世
1762年七年戰爭結束後,道恩擔任奧地利軍事委員會主席,大力重整奧地利軍隊。
1766年2月5日,道恩在維也納逝世。
主要影響
道恩雖然有很高的指揮藝術,但卻表現不出力戰的願望。批評他的人指責他沒能贏得戰爭的勝利,但同時不得不承認他很少有可能被擊敗。他對腓特烈的評價也很有意思,他說腓特烈總是喜歡從一側發動攻勢,因此只要嚴守
兩翼就可確定不敗。
不論是作為一個防禦專家或是善於組織的管理者,或是提拔優秀幹部的教育者,道恩在奧地利軍中的作為使他享有極高的人望,且備受下級士官兵的肯定;或許這也跟道恩擅長減少部隊傷亡的手腕有關。道恩終其一身都是步步為營,未曾大敗也未曾大勝的謹慎用兵家。
歷史評價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阿徹·瓊斯《
西方戰爭藝術》:道恩元帥是一位很有經驗、很能幹,又很謹慎的指揮官,可以說,奧軍近幾年軍事建設的成就與他分不開。
中國軍事史學者
吳春秋主編《外國軍事人物辭典》:道恩是防禦論的鼓吹者,迴避決戰,坐守陣地,作戰躊躇不決。
人際關係
後世紀念
奧地利第五十六步兵團以道恩的名字命名,這是奧地利軍人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