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奧一世(羅馬教皇)

利奧一世(羅馬教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利奧一世教皇,又稱大利奧(Leo I,拉丁文Papa Leo I),在位期間:440年9月29日—461年11月10日。於400年前後生於義大利的托斯卡納大區,具體出生日期與地點不詳,教名“良”(Leo),拉丁語意為獅子。430年左右成為羅馬教會的執事,之後在教會的地位日趨重要,以致440 年,當時正統治西羅馬帝國的卡拉巴思迪亞(Galla Placidia),邀請他到高盧(Gallia),以挽救該地所處的困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奧一世
  • 別名:大利奧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多斯加尼(Tuscany)區
  • 主要成就:勸退阿提拉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然而教宗西斯篤三世 — 其名字與聖母大殿那些瑰麗的鑲崁畫總是連在一起 — 卻於該年夏天辭世,良被選接替他,當良接獲這訊息時,還在高盧進行他的和平調停工作。返回羅馬後,新教宗於440年9月29日被祝聖。從此開始他那超過二十年的教宗任期,可以肯定這是教會史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教宗任期。當他於461 年11 月10 日去世時,人們把他的遺體葬在聖伯多祿墓旁。其遺髑今日仍保存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其中一處祭台中。
利奧一世生於義大利的多斯加尼(Tuscany)區。430年開始參加羅馬政治活動,在擔任主教之職務後殘酷鎮壓摩尼教,焚毀它的書籍,並將他的首領送交羅馬法庭審判。他有修養,有謀略,在任20餘年,為羅馬教廷建設做出了貢獻,是羅馬教會第一個傑出的教皇,利奧強調教皇之權來自使徒執長聖彼得,他有統治教會的最高權威。他自稱是聖彼得的繼承人,樂於根據自己的指示和說明去解決所有問題。445年,他從皇帝瓦倫廷三世手中取得一道敕令,將羅馬教會提升至西方教會最高的地位,敕令宣布羅馬主教制定的法律,全基督教會都應執行,羅馬主教傳召其他教區的主教,個主教均的應招,不能抗拒,違者由所在地區總督以強制手段押送羅馬。利奧一世自此號稱教皇。他是一位傑出的行政家和講員。在神學理念上強烈反對基督一性說(此派認為耶穌的人性為神性所吸收),為此還寫了一份對基督位格的教義聲明,又稱「大卷」,主張基督具有完整人性與神性。本定於449年呈送至以弗所會議宣讀,但是被當時的狄奧斯庫若主教所拒絕,而沒有宣讀。利奧稱這個會議為強盜會議。直到兩年後(451年)馬西安皇帝召開的卡爾西頓公會議上,利奧才有機會再度宣讀「大卷」的內容,成為訂立迦克敦信經的主要檔案。他和君士坦丁堡的牧首金口約翰約翰一世)相交甚深,經常利用金口約翰的理論學說反擊對手。他下令取締了羅馬部分基督徒在慶祝聖誕節同時崇拜太陽神的習俗。利奧以羅馬城的保衛者身份進行了廣泛的活動。在452年說服匈奴首領阿提拉從羅馬撤退,阻止匈奴人西進。於455年在汪達爾人劫掠羅馬城時,與其首領該賽利協商,利奧命令羅馬人任由蠻族搶奪自己的財產妻女,以及屬於國家的公有財產而不反抗,以此換取蠻族不搶劫教堂,保住了教會的財產。在教會組織中,他主張聖職人員要在道德上做信徒的榜樣,過高級聖潔的生活,也不可娶妻。
利奧一世利奧一世

主要成就

大聖良一世生逢亂世,蠻族的不斷入侵,西羅馬帝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加上長期存在著的社會危機,這一切都促使羅馬主教,在民生和政治方面,要擔當起重要的角色。
452 年,教宗於曼多化城 (Mantova),與一個羅馬特使團一起,會見烏里族(Unni,即匈族) 的首領阿提拉 (Attila,上帝之鞭) ,並說服他停止其侵略行動,讓義大利半島其它地方,得以逃過一劫。
455 年,同樣的事件再發生,這次入侵的是圳畲里高的凡達爾蠻族尹達利人(Vandali di Genserico)。雖然這次教宗良的遊說行動沒有成功,未能阻止尹達利人入侵羅馬,但他的勇氣已讓人佩服不巳。455 年春天,尹達利人來到羅馬的城門外,開始進攻這個全無抵抗能力的城市,結果羅馬被搶掠了兩個星期。最後,教宗良只由他的神職培伴著,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前去見入侵者,要求他停止其劫殺行動。教宗此舉至少讓羅馬城避過被焚的厄運,而當時城中庇護著部份受驚嚇的羅馬市民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及聖若望三座大殿,亦得以逃過一場恐怖的劫掠,保存下來。

人物評價

大聖良一世曾多次介入基督論問題引發的激烈爭辯,迫切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伯多祿繼承人所肩負的不同責任。他所擔當的角色,在教會中是獨一的,因為正如良自己在他其中一篇講道中所說:「一切要傳給所有宗徒的,都託付給一位宗徒」(83,2)。因此,不論在何處,西方也好,東方也好,身為教宗,要懂得在不同情況下,謹慎地、同時堅定和明智地、透過自己的書信和特使,作出介入。如此一來,可以讓大家見到,為了能夠有效地為基督唯一的教會的最大特性 — 共融 — 服務,無論是以前,或是今日,羅馬首席權永遠不可或缺。

個人作品

講道約保留100篇,全部以簡明優美的拉丁文寫成;其次是他的書信,大約有150封。這些作品不但讓我們看到這位教宗,如何透過不斷的教誨和書信往還,在愛德中為真理服務的偉大的一生,也展現出他的神學家和牧者的身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