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蓮詠春拳

刨花蓮詠春拳是詠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香港地區盛傳。其歷史及拳理、功法等,與由紅船傳出的各支詠春差別極大。而現在是“大東風”南傳二百多年間之第五傳。由於此門詠春一向很保守,從不公開,只有一次,約八十幾九十年前,佛山精武體育會舉行盛大武術表演,發帖邀請“刨花蓮”出席表演拳術,由朱忠出場表演了一套“尋橋”,與會中者還有當時武技超群,德高望重的前輩梁世蘇。由於已不需要反清復明,所以後來莫沛安乃作半公開式教授,及現亦於香港南北國術協會開班。

形成發展,

形成發展

詠春拳相傳為福建詠春所創造。
刨花蓮詠春拳
在上式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朝天,經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向上,呼吸自然。雙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後,手掌轉向正面,半握拳,從正面慢慢下降至與肩平。雙拳化掌,掌心朝地,雙肘分別向背擴胸一下即恢復原狀,然後從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雙手從腹部下垂到身側還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覆做6次。此調理肺氣,舒胸解郁。主治氣緊、氣喘。 第十一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樁法
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向上,經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朝天,雙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兩臂伸直向左右外側劃弧下降,同時雙腿蹲下,雙手掌劃大弧到膝前合攏,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隨即慢慢站立起身,雙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兩臂亦慢慢垂直還原。然後再做第二次,反覆迴圈做6次。此式可養陰活血。主治氣血虧虛。
第十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兩手掌心互搓10次,雙手以指為梳,梳頭5次。功畢,休息10分鐘,可再練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紹次數僅作常規考慮。根據中醫子午流注圖,次數可根據身體情況決定。9和6為補;7和8為瀉;9補陽,7補陽;6補陰,8補陰。1與6共宗,與7為朋,3與8同道;4與9為友。以上數字可作練功時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