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

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

《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主要內容:你知道嗎?嬰兒的臍帶血,可能監測出200種以上的化學毒物,媽媽哺餵母乳的同時,也可能把毒物送進寶寶的身體,透過呼吸,懸浮微粒就能傷害孩子的心與肺,小孩游泳、洗澡時,也可能受到化學毒物的攻擊。

基本介紹

  • 書名: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
  • 作者:韓柏檉
  • ISBN:9787811176049, 7811176041 
  • 頁數:215頁
  •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24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0.4 x 18.8 x 1.2 cm
  • 重量:281 g
  • 版次: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孩子占有全球總人口數的30%,但他們卻是我們100%的未來!我們雖然無法完全幫助孩子消除生活中的化學毒物,但我們可以選擇聰明避開,讓孩子免受化學物質的毒害!
《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健康生活系列。
我們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卻不知道自己正在毒害孩子!
【準薦】
盧美秀
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謝明哲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
江椿彬
馬偕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張翠芬
台灣中國時報”醫藥版主編。
《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由權威公共衛生教授以其研究推廣健康生活心得,並輔以科學報導。
分析探討21種可能影響孩子健康的化學毒物
傳授80種孩子遠離生活毒物傷害的妙招

作者簡介

韓柏檉,〔現職〕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圖書館館長。
〔學歷〕台灣大學理學博士。
〔專長〕環境污染物監測與分析,環境毒物之健康風險評估與溝通,健康行銷與媒體傳播。
〔參與學會〕中國台灣地區“環境保護學會”永久會員,台灣公共衛生學會會員,中華傳播學會會員,中華營養學會會員,台灣抗老化保健學會理事/會員。

目錄

閱讀之前 千萬別被媒體再次毒害?
索引 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推薦序1 防止孩童受毒害的最佳行為指引
推薦序2 多一份了解與預防孩子健康就多一份保障
推薦序3 拋棄鴕鳥心態,在生活中實踐防毒妙招
推薦序4 讓下一代遠離生活中的化學毒害
自序 我們要讓孩子百毒不侵到何時?
前言 我們正在毒害孩子!
Part1 化學毒物與兒童健康
第一章 未出生即受污染臍帶血檢出毒素
第二章 化學毒物與孩子有什麼關聯?
第三章 化學毒物導致孩子產生各種疾病
第四章 環境荷爾蒙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第五章 減少環境污染對兒童健康影響的實用措施
Part2 專家傳授,防毒看招
1 飲食陷阱 食品添加物食品添加物讓兒童易怒過動、學習能力降低
零食 小孩愛吃零食 氣喘、乳癌跟著來!
含糖飲料 小孩飲料不離手 日後百病纏身
過敏食物 保護兒童過 敏食物要標示
2 日常生活
殺蟲劑殺蟲劑不只殺蟲,對小孩神經系統和大腦傷害更大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隱形藏過敏癌症危機
塑膠 塑膠溶出毒物干擾孩童內分泌!
嬰兒用品 紙尿布影響寶寶腦部發育?嬰兒油不適合嬰兒用?
阻燃劑 窗簾、計算機毒物毒性可比多氯聯苯和DDT
三氯甲烷 水中含氯——增加小孩氣喘、癌症幾率
多氯聯苯 永遠的禍害難以擺脫的夢魔——多氯聯漿
3 空氣品質
空氣污染 室內、外空氣污染造成刺激性及神經毒性症狀
臭氧 臭氧殺菌卻危害呼吸道及血管系統?
多環芳香烴 住公車站附近孩童罹癌多多環芳香烴惹禍
懸浮微粒 透過呼吸懸浮微粒傷害小孩的心、肺
煙與二手菸 煙與二手菸毒害孩子的身、心
黴菌 黴菌對孩童免疫系統作怪
4 紫外線重金屬
紫外線 陰天不防曬紫外線照樣穿透孩子
砷 兒童在操場上玩手可能接觸劇毒──砷
鉛 鉛──甜你的味蕾、毒害你的腦袋
汞 孕婦受汞污染造成胎兒神經毒害
【後記】有關部門可以為我們的孩子做什麼?
【附錄1】哪些機構可以幫忙檢驗體內的毒素?
【附錄2】參考資料及機構

序言

本書作者韓柏檉教授在台北醫學大學任教,曾擔任公共衛生學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學生事務長,目前正擔任圖書館館長,不但教學、研究非常卓越,更積極投入社會服務。除了到台灣省各縣市衛生局從事“計畫生育——鼓勵生育行銷策略”的經驗分享外,更積極推動無煙餐廳,帶動拒吸二手炯風氣,讓大家有更好的用餐與生活環境。最近則將關注焦點集中在下一代健康上,進一步推廣“別讓孩子在毒物中長大”的觀念及生活態度,為早日實現此理想,韓教授近年來非常用心地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並將其編寫成書,實在令人敬佩,特以為序推薦。大家都知道孩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尤其在近年來生育率逐年降低的趨勢下,如何讓每個孩子健康地成長,成為國家未來的精英,確實有待大家用心思考,並採取有效行動。
本書可以說是“防止孩童受毒害”的行動指引,作者韓教授強調,防止毒物入侵要從母親懷孕時開始,岡已有研究證實從臍帶血可檢出毒素。況且孩子一出生,就要面臨充滿各種毒物的環境,包括食品添加物、含氯的自來水、含糖及二氧化碳的飲料、隱含各種毒物的嬰兒用品與玩具、一般居家用品,以及空氣污染、環境荷爾蒙和重金屬污染等。這些毒性物質可經由口攝取、呼吸道吸人和皮膚接觸,苴接或間接吸收,而累積在孩童的血液與身體細胞中,不但會產生神經毒性效應,使孩童注意力不能集中及產生過動現象,而且也會傷害腦神經,導致孩童學習障礙及影響行為表現,甚至造成肝、腎及肺功能的損害。

後記

我們的孩子可能暴露在各式各樣不同毒害的環境毒物中,面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到底可以為我們的孩子做些什麼呢?我認為有幾個方向可以思考:
第一,加強對民眾的毒物風險教育毒物的種類、來源、傳播途徑、對身體的健康影響、目前各種毒物的濃度及預防解決之道,這些相關的資訊、知識都必須讓民眾有所了解,也就是應該針對這些議題規劃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讓科學、專業的知識,通過教育,由淺人深地、廣泛地提升民眾對毒物風險的認知。
第二,有計畫地監測環境中各種毒害物質的濃度一般民眾並不知道孩子所吃的東西、喝的水、吸的空氣裡面,到底含有哪些毒害物質?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物質,它的來源是什麼。最重要的是,這些物質的濃度到底有多少,這些專業的分析技術,非一般民眾所能完成,就算民間機構做了一些努力,但能了解的、能做的也有限,所以由有關部門提供一個周詳、完整的監測計畫,就不可或缺了。
這樣的監測計畫可以隨時掌握環境毒物時空的變化,也能夠讓民眾適時地了解兒童們所身處的環境中,到底有多少種類的毒害物質,濃度到底有多少。此外,每一種毒害物質在環境中的標準濃度,也應該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規範或是建議,如果沒有,則至少要有一個可以參考引用的國際標準,讓民眾可以了解自己身處的環境中的毒物,與其他地方相比到底是高還是低。換句話說,有關部門若不適時地監測與公布,這些毒害物質就有如隱形的殺手般,圍繞甚至侵人兒童身體,而我們卻不自知。
第三,宣導民眾該如何閃應環境毒物
預防勝於治療,這是保護健康最好的策略,但是如何預防,如何因應,需要有專業的指導。有關部門可以發展各式各樣的環境毒物預防之道,或是趨吉避凶的方法,教育民眾,讓民眾在食、衣、住、行、育、樂中,去避免兒童過度的接觸。當然,有關部門除了提供預防之道,首先必須先有一個把關的動作,避免毒害物質充斥在兒童的生活環境中。換言之,一個有乾淨的空氣、乾淨的水源、安全衛生的飲食及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是必須優先建構的。
第四,行效精確地與媒體溝通生活環境中的毒物危害兒童的可能性日益增加,透過媒體的報導,更加重了這些議題的驚恐性與迫切性,如何有一個可以相信、可以精準傳遞相關信息的媒體,也有賴於有關部門專業的溝通與資訊的提供。現實發現,有關部門在發布環境毒物相關信息時,專業度有之,但是卻不夠淺顯易懂,平易近人,於是媒體“各顯神通”“各自表述”,形成“百家爭鳴”的現象,因而加重了民眾的疑慮。所以,有關部門能否做好與媒體之間的毒物風險溝通,進一步善用媒體來與大眾有效溝通,在未來是一件急迫需要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