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祖後

別祖後

別祖後 (1912年—1981年7月16日) ,男,湖北省天門縣人,漢族,少將軍銜,曾任任鐵道兵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被授予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別祖後
  • 出生地:湖北省天門縣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81年7月16日
  • 主要成就:被授予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人物逝世,

人物生平

1927年秋,參加農民協會,參加鄂西地區農民暴動。1931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三軍第九師二十七團三營軍需,紅二軍團第六師十六團沒收委員會主任,第六師供給部糧秣員、供給主任。參加了洪湖、黔東、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1932年紅三軍在洪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別祖後隨部隊經湘鄂邊艱苦轉戰,於1933年西渡烏江進入貴州,在黔東地區的沿河、德江、印江等縣從事創建蘇維埃政權的工作。1934年10月,紅三軍與紅六軍團在貴州黔東印江會師,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紅二、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從黔東向湘西永順、龍山、桑植地區發起攻勢,襲擊了永順、大庸、桑植三縣城,開闢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別祖後參加了每次的戰役戰鬥行動,積極籌劃物資供應保障工作。1935年2月,紅二、六軍團繼續長征,1936年6月在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二、六軍團合編為紅軍第二方面軍。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廣大官兵,堅決反對張國燾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陰謀活動,共同北上抗日,同年10月,在甘肅會寧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結束了長征。
別祖後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團供給主任,參加了開闢和創建晉綏六分區根據地的鬥爭,參加了同蒲路河壓、發鞍門、保衛延安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九分區貿易局副局長、銀行經理,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第七縱隊供給部部長,第一野戰軍第七軍後勤部長。參加了平綏路戰役、太原戰役。別祖後在部隊頻繁的戰役戰鬥行動中,努力工作,籌措軍需給養等物資,保證了戰役戰鬥的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校務部部長,後勤學院物資保障部部長。1958年9月任鐵道兵後勤部副部長、部長,1969年8月,任鐵道兵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鐵道兵副司令員、顧問。
別祖後在鐵道兵從事後勤工作23年,對鐵道兵部隊後勤建設和物資供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保證鐵道兵部隊施工、生活的物資供應。
從1968年至1972的5年間(1969年8月任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長),別祖後參與組織領導新建了9個工廠,從地方接管3個工廠,擴建3個工廠,使企業化工廠增到15個。還組建了5個辦事處、4個材料基地、9個後勤倉庫,有效建立了完善的鐵道兵部隊的後勤供應體系。別祖後在工作期間,參與組織領導鐵道兵修建的31條鐵路乾支線的後勤物資保障工作。
1962年2月,鐵道兵黨委根據中央軍委關於“大量種糧,大量養豬”的指示,抽調3.5%的人員從事農副業生產。時任後勤部副部長的別祖後,通過徵得國務院農業辦公室同意,組織後勤部有關部門到東北嫩江地區聯繫生產用地;與當地政府聯繫,組織了不同規模的生產。到1963年底,鐵道兵共辦起大小農場62個,投入兵力1.58萬人,當年收穫糧食330.5萬公斤,不僅解決了部隊糧食不足的問題,還交售國家31.5萬公斤。
1969年,別祖後任鐵道兵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組建了鐵道兵東北農場,對在東北嫩江地區的各師農場進行統管,擴大了生產規模,生產作業逐步實現了機械化、半機械化。
1979年6月,又將鐵道兵東北農場改稱鐵道兵東北嫩江基地,機械化作業水平不斷加強,糧食生產不斷提高,對補助施工部隊,提高生活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1980年7月,總後勤部在鐵道兵東北嫩江基地召開了全軍旱田農場參觀學習座談會,表揚農場艱苦創業精神,會議由別祖後主持。別祖後對鐵道兵後勤工作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功不可沒。
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人物逝世

1981年7月1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