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生氣啦:絕大多數的病都是氣出來的》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作者是羅大倫。
基本介紹
- 書名:別生氣啦:絕大多數的病都是氣出來的
- 作者:羅大倫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 ISBN:978751898667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很多人意識不到不良情緒的危害,我們看到的身體疾病,就好像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而不良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卻是深藏在水下的部分,非常巨大。
圖書目錄
- 序言:但凡是難治的病,都離不開生氣
- 第一章:很多病都是氣出來的:百病生於氣
- 1 生氣為什麼會得病?
- 百病生於不良情緒
- 現在,大多數人都不重視不良情緒的危害
- 你得的是心身疾病還是身心疾病?
- 為什麼現代人比古人更容易生病?
- 2 肝氣不舒是百病之源
- 不良情緒又叫肝氣不舒
- 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不舒
- 不良情緒會導致體內痰濕
- 不良情緒還可能造成體內瘀血
- 不良情緒還會傷及五臟
- 不良情緒,害死人不償命
- 連小狗都會因“前女友”茶飯不思,更何況人呢?
- 為什麼人生病的機率比動物高很多呢?
- 3 肝氣不舒的自我診斷
- 第二章:肝氣不舒的人會出現哪些問題?
- 1 抑鬱症、產後抑鬱、月子期抑鬱
- 患抑鬱症的人有哪些表現?
- 為何人會患抑鬱症?
- 中醫怎么治療抑鬱症?
- 產後抑鬱怎么調理?
- 坐月子時的抑鬱怎么調理?
- 2 失眠
- 失眠最多見的原因就是情緒不佳
- 情緒不佳導致的失眠,可用疏肝安神方泡腳
- 3 乳腺增生、乳腺結節、乳腺纖維瘤
- 不良情緒不僅會誘髮乳腺疾病,還會影響乳腺治療
- 您真的了解乳腺增生嗎?
- 如何預防、調治乳腺增生?
- 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疾病
- 4 甲狀腺結節、甲亢
- 甲狀腺疾病是如何引起的?
- 如何避免肝氣鬱結?
- 如何消除甲狀腺結節?
- 5 梅核氣(咽部有異物感)
- 梅核氣和食管癌有什麼區別?
- 梅核氣的主要病因是什麼?
- 怎么調治梅核氣?
- 6 慢性腹瀉
- 時常出現腹痛、腹脹、腹瀉,大多是情緒失調所致
- 為什麼慢性腹瀉這么容易反覆?
- 慢性腹瀉到底應該如何治療呢?
- 7 便秘
- 中醫認為,便秘是分虛實的
- 不同原因引起的便秘應該如何辨證和治療?
- 不同類型虛秘的辨證要點和日常的調理方法
- 8 慢性腹痛
- 總是腹痛,查不出原因,有可能是肝氣不舒導致的
- 為什麼壓力大會導致腹痛?
- 9 胃潰瘍
- 為什麼焦慮、緊張的人容易患胃潰瘍?
-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變得焦慮、緊張?
- 可以用張仲景的黃芪建中湯來調治胃潰瘍
- 10 月經周期不準、經量失常、經期不固定、閉經
- 很多女性情緒波動後,會月經不調
- 有哪些因素會引起月經不調?
- 怎么調節失調的月經?
- 11 不孕不育
- 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壓力太大
- 首先要找到不孕的癥結
- 用疏肝解郁湯泡腳,好“孕”自然來
- 男性也會因為壓力大不育
- 12 濕疹(四彎風)
- 為什麼受到精神刺激會得皮膚病?
- 得了“四彎風”,要怎么調理?
- 13 哮喘
- 大約70%的哮喘是由不良情緒引發
- 中醫如何調理情緒不佳導致的哮喘?
- 14 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
- 心臟病發作的主要因素是不良情緒
- 為什麼猝死跟不良情緒有關?
- 跑步會導致猝死嗎?
- 心臟問題要怎么調理?
- 15 高血壓
- 為什麼高血壓在春天特別容易犯病?
- 用涼血、活血的藥可以治療高血壓
- 患高血壓主要有兩個原因
- 16 糖尿病
- 很多糖尿病患者發病,都在受了情緒刺激之後
- 堅持運動,控制飲食,改善不良情緒,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 17 (神經性)咳嗽
- 患神經性咳嗽的人有哪些特點?
- 情緒好壞對咳嗽的調治至關重要
- 越是被溺愛的孩子,越容易生病
- 18 慢阻肺
- 慢阻肺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 肺功能失調,會出現哪些健康問題?
- 什麼才是真“孝順”?
- 19 陽痿
- 很多男性吃了補腎的藥,為何症狀沒有緩解?
- 90%男性的性功能障礙是不良情緒引起的
- 如何幫男性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
- 20 腎炎(眼皮、小腿、腳踝浮腫)
- 腎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 慢性腎炎容易被忽略的症狀有哪些?
- 如何預防和治療慢性腎炎?
- 第三章:好的情緒讓您和家人更健康
- 1 他們為什麼能輕輕鬆鬆活過百歲
- 做任何一件事都講究適度和平衡
- 好情緒讓您年輕又健康
- 2 如何擁有好情緒?
- 面部反饋假設
- 在思想上減壓,在形體上加壓
- 好好運動
- 享受音樂
- 練習書法
- 練習“心靈體操”——靜坐禪修
- 3 與他人共處,如何保持好情緒?
- 常懷感恩
- 心中有慈愛,讓您遇見的人都有好情緒
- 廣交善友,為自己營造好情緒的氛圍
- 直面人際交往中的挫折
- 第四章:斷舍離,敬畏因果,但行善事,莫問吉凶
- 1 學會放下,才能擁抱幸福
- 2 學會造善因,才能得善果
- 3 學會“但行善事,莫問吉凶”,才能行事坦然
- 4 堅持“無我利他”,就能化解危機
- 後記:調整不良情緒,就能遠離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