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對農村勞動力輸出最為集中的省區的留守兒童的生活世界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調查研究,力圖客觀而真實地展示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全景。近幾年來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逐漸開始進入社會各界的視野。國內相關學者和專家紛紛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展開研究和討論。儘管媒體的報導和學者的研究喚起了全社會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和關愛留守兒童的熱情與意識,但關注不等於誤讀,關愛更意蘊著理解。從學術的角度來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仍然存在亟待探索和深入的空間。留守兒童是一個全國性存在的群體,所以任何只針對一小部分留守兒童或一個地方留守兒童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477頁
- 開本:16
- 定價:59.00
- 作者:葉敬忠 潘璐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02097, 9787509702093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葉敬忠,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發展干預社會學、發展理論、發展規劃與社會問題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著作有:《關愛留守兒童:行動與對策》、《關注留守兒童》、《農民視角的新農村建設》、《參與式發展規劃》、《發展項目教程》、《參與·組織·發展》、《農村發展研究(上、下)》、《國際發展項目的理論與實踐》、《國際發展合作的理論與創新》、《社區發展中的兒童參與》、《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Processes of Enlightenment—Farmer Initiatives in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研究介紹
1研究設計
2文獻綜述
第二部分 父母外出務工後留守兒童的現狀與所受影響
3留守兒童的人口學特徵
4留守兒童的生活
5留守兒童的學習
6留守兒童的內心情感
第三部分 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
7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現狀
8留守兒童的應對策略
9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需求
10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社區意識
第四部分 留守兒童群體的多元性
11不同地區留守兒童的差異
12不同性別留守兒童的差異
13不同年齡段留守兒童的差異
14不同監護類型留守兒童的差異
15父母不同外出情況留守兒童的差異
第五部分 不同角色視角的留守兒童
16外出務工父母視角的留守兒童
17留守婦女視角的留守兒童
18留守老人視角的留守兒童
19非留守兒童視角的留守兒童
20其他角色視角的留守兒童
第六部分 專題討論
21大眾媒體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22同輩群體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23家庭在留守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24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方式
25留守兒童與農村學校教育
26留守社區與留守兒童
27留守兒童的成長風險
28網咖與留守兒童的成長
29留守兒童的標籤化
30留守兒童不等於問題兒童
31留守兒童的理想
32農村家庭生活的兒童中心論
附錄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研究介紹
1研究設計
2文獻綜述
第二部分 父母外出務工後留守兒童的現狀與所受影響
3留守兒童的人口學特徵
4留守兒童的生活
5留守兒童的學習
6留守兒童的內心情感
第三部分 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
7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現狀
8留守兒童的應對策略
9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需求
10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社區意識
第四部分 留守兒童群體的多元性
11不同地區留守兒童的差異
12不同性別留守兒童的差異
13不同年齡段留守兒童的差異
14不同監護類型留守兒童的差異
15父母不同外出情況留守兒童的差異
第五部分 不同角色視角的留守兒童
16外出務工父母視角的留守兒童
17留守婦女視角的留守兒童
18留守老人視角的留守兒童
19非留守兒童視角的留守兒童
20其他角色視角的留守兒童
第六部分 專題討論
21大眾媒體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22同輩群體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23家庭在留守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24留守兒童的親職教育方式
25留守兒童與農村學校教育
26留守社區與留守兒童
27留守兒童的成長風險
28網咖與留守兒童的成長
29留守兒童的標籤化
30留守兒童不等於問題兒童
31留守兒童的理想
32農村家庭生活的兒童中心論
附錄
參考文獻
文摘
一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研究設計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城市的大街小巷也都開始充斥著農民工的身影。農民工進城,在今天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僅是農民工理性選擇的結果,也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從1985年中央1號檔案打開了農民進城務工的大門,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農村人口向城市(鎮)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有1.2億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務工經商,而2007年初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今後20年仍將有3億農村人口陸續轉化為城鎮人口。
2007年9月18日,李躍在《學習時報》上撰文指出,中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在經歷著一條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道路。從總體來看,勞動力流動的規模大,轉移的規模小。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到城市務工卻很少能轉化為城市工人,只能成為“人在城市、根在農村”的“農民工”。農村勞動力能向城市流動卻很難向城市轉移,從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作在城市、歸屬在農村”的“城鄉兩棲、往返流動”型勞動力大軍。農村勞動力主要由中西部地區跨省間大區域流向沿海東部地區。沿海地區工業區域的集中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由中西部地區流向沿海東部地區,卻難以相應穩定地遷移到東部地區成為常居人口。這種勞動力流動的特點創造了規模龐大的候鳥式往返流動的農民工群體。由於不具備起碼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務工工資收入偏低、小孩進城就學困難、務工所在地城市居住生活費用及遠程往返路費較高等因素決定了攜帶子女外出務工,將導致農民工外出務工的成本費用大幅度提高,外出務工的收入節餘將大幅度減少,甚至還有可能人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外出務工時將子女留在農村原籍居住地自然成為廣大農民工最理性的選擇。在這種背景下,留守兒童群體也就相應而生。
1 研究設計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城市的大街小巷也都開始充斥著農民工的身影。農民工進城,在今天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僅是農民工理性選擇的結果,也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從1985年中央1號檔案打開了農民進城務工的大門,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農村人口向城市(鎮)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有1.2億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務工經商,而2007年初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今後20年仍將有3億農村人口陸續轉化為城鎮人口。
2007年9月18日,李躍在《學習時報》上撰文指出,中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在經歷著一條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道路。從總體來看,勞動力流動的規模大,轉移的規模小。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到城市務工卻很少能轉化為城市工人,只能成為“人在城市、根在農村”的“農民工”。農村勞動力能向城市流動卻很難向城市轉移,從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作在城市、歸屬在農村”的“城鄉兩棲、往返流動”型勞動力大軍。農村勞動力主要由中西部地區跨省間大區域流向沿海東部地區。沿海地區工業區域的集中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由中西部地區流向沿海東部地區,卻難以相應穩定地遷移到東部地區成為常居人口。這種勞動力流動的特點創造了規模龐大的候鳥式往返流動的農民工群體。由於不具備起碼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務工工資收入偏低、小孩進城就學困難、務工所在地城市居住生活費用及遠程往返路費較高等因素決定了攜帶子女外出務工,將導致農民工外出務工的成本費用大幅度提高,外出務工的收入節餘將大幅度減少,甚至還有可能人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外出務工時將子女留在農村原籍居住地自然成為廣大農民工最理性的選擇。在這種背景下,留守兒童群體也就相應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