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養生當養病》一書由郭志紅所著,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當下全民都在談養生,但養生到底養什麼?
早晨要吃“皇帝餐”?五穀吃得越多越健康?香菇木耳治百病?每天必飲七杯水?夜練要比晨練好?多吃水果能養生?
道聽途說的方法越多,往往越背離養生的初衷。養生不能跟風,需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盲從的養生實際上就等於養病。
本書源於《黃帝內經》及醫聖張仲景養生思想,分為養生誤區、天人合一、關於中醫三部分內容。作者結合畢生所學及40年臨床經驗,為讀者還原中醫本質,糾正養生誤區,為您揭示一條天人合一、大道至簡的本真養生之道!
作者簡介
郭志紅,1952年生人。第二炮兵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中國老年學學會中醫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中醫藥學會理事、全軍中醫藥學會康復與保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任全軍科技進步獎評審、全軍科技進步獎專家庫專家。
從事中醫、中西醫工作近40年,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榮獲多項軍隊醫療成果獎。曾參加中央電視台《中華醫藥》、北京電視台《健康生活》《快樂生活一點通》、陝西衛視《見招拆招》、河北衛視《健康360》等多檔健康欄目錄製。
目錄
上篇 養生誤區——養生還是“養病”
第一章 飲食誤區
1. 早晨要吃“皇帝餐”?
2. 少食多餐合理嗎?
3. 五穀吃得越多越健康?
4. 多吃水果能養生?
5. 多吃蔬菜真的好嗎?
6. 香菇木耳治百病?
7. 沒有腿的食物最健康?食肉應有選擇
8. 肉蛋奶(動物蛋白)不可少?
9. 你能分清餓和饞嗎?
10. 百病因於脾胃
11. 陽氣為何不生髮?
第二章 飲水誤區
1. 晨起需要一杯水?
2. 每天必飲七杯水?
3. 大口喝水能解渴?
4. 喝涼水可降火氣?
5. 茶適合所有人?
第三章 運動誤區
第一章 飲食誤區
1. 早晨要吃“皇帝餐”?
2. 少食多餐合理嗎?
3. 五穀吃得越多越健康?
4. 多吃水果能養生?
5. 多吃蔬菜真的好嗎?
6. 香菇木耳治百病?
7. 沒有腿的食物最健康?食肉應有選擇
8. 肉蛋奶(動物蛋白)不可少?
9. 你能分清餓和饞嗎?
10. 百病因於脾胃
11. 陽氣為何不生髮?
第二章 飲水誤區
1. 晨起需要一杯水?
2. 每天必飲七杯水?
3. 大口喝水能解渴?
4. 喝涼水可降火氣?
5. 茶適合所有人?
第三章 運動誤區
1. 夜練要比晨練好?
2. 游泳是最好的運動?
3. 健身房能帶來健康?
4. 運動可以隨性所為?
第四章 營養品誤區
1. 營養品和保健品有什麼用?
2. 保健品補身體?
3. 長壽者一定營養均衡?
4. 為什麼越補越氣滯血瘀?
中篇 天人合一—遵循天道,和諧統一
第一章 養生男女有別
1. 女七男八
2. 女子養生首養月經
3. 男人也有生理期
4. 女子養血,男子養精
5. 胎前產後需養生養心
6. 男人40 綜合徵
7. 女人七七更年期
8. 男人八八更年期
第二章 養生老少不同
2. 游泳是最好的運動?
3. 健身房能帶來健康?
4. 運動可以隨性所為?
第四章 營養品誤區
1. 營養品和保健品有什麼用?
2. 保健品補身體?
3. 長壽者一定營養均衡?
4. 為什麼越補越氣滯血瘀?
中篇 天人合一—遵循天道,和諧統一
第一章 養生男女有別
1. 女七男八
2. 女子養生首養月經
3. 男人也有生理期
4. 女子養血,男子養精
5. 胎前產後需養生養心
6. 男人40 綜合徵
7. 女人七七更年期
8. 男人八八更年期
第二章 養生老少不同
1.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2. 青少年要“減法養生”
3. 中年人切勿強支撐
4. 老年人學會七招,可享盡天年
第三章 養生因天之序
1. 平旦人氣生
2. 日中而陽氣隆
3. 日西而陽氣已虛
4. 養生跟著太陽走
5. 養生應從點滴做起
第四章 養生因時之序
1. 生髮之春
2. 長養之夏
3. 收斂之秋
4. 閉藏之冬
第五章 養生12字精華
1. 食飲有節
2. 起居有常
3. 不妄作勞
下篇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1. 上醫是方向
2. 認識中醫有內涵
3. 患者是醫生的動力
4. 中醫是藝術
5. 中醫人,任重道遠
後 記
2. 青少年要“減法養生”
3. 中年人切勿強支撐
4. 老年人學會七招,可享盡天年
第三章 養生因天之序
1. 平旦人氣生
2. 日中而陽氣隆
3. 日西而陽氣已虛
4. 養生跟著太陽走
5. 養生應從點滴做起
第四章 養生因時之序
1. 生髮之春
2. 長養之夏
3. 收斂之秋
4. 閉藏之冬
第五章 養生12字精華
1. 食飲有節
2. 起居有常
3. 不妄作勞
下篇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1. 上醫是方向
2. 認識中醫有內涵
3. 患者是醫生的動力
4. 中醫是藝術
5. 中醫人,任重道遠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