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悶悶不樂》為澳大利亞現代詩歌,作者瑪麗·吉爾摩。詩歌篇幅短小,沒有過多的景物描寫,只是淳樸的感情流露,詩人用勸說的口吻啟發人們告別悲傷,用樂觀的心情迎接生活。
基本介紹
詩詞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啊,我們多么想痛哭一場,
痛哭會解除痛苦和悲傷!
但是人生祈求的何止
眼淚和葉落枯黃。
雖然年復一年,
眼淚簌簌落葉紛紛,
但是春天會喚起新的生氣,
使人血氣方剛。
可別再悶悶不樂,
免得心頭之花不再開放;
悲哀哪能築起穀倉;
它只會棄犁門旁任其銹亡。
作品鑑賞
《剔悶悶不樂》是吉爾摩的一首著名短詩,整首詩感情豐富,清新質樸,頗具感染力。詩中,詩人以勸誡的口吻喚起人們對生活的信心,希望他們徹底地從失落與悲觀中擺脫出來。
“啊,我們多么想痛哭一場。痛哭會解除痛苦和悲傷!但是人生祈求的何止眼淚和葉落枯黃。”詩人開篇展現了一幅親朋好友心靈交融的親切場景,營造了一種心靈交流與溝通的氛圍,這有利於縮短詩人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當人們處於困難與不幸時都想抱頭痛哭一場,用淚水來宣洩胸中的不快。但是,這種痛苦是建立在欲望的基礎之上,人如果欲望越多,他就會更加難受、更加傷心,眼淚在年復一年中不斷地流落。詩人最後不禁感嘆這種痛苦何時才會結束,並提出人們什麼時候才能從痛苦與欲望中擺脫出來,迎接新的明天的疑問。
接下來,詩人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出了回答。她說:“雖然年復一年眼淚簌簌落葉紛紛,但是春天會喚起新的生氣使人血氣方剛。”可見,詩人並沒有始終停留在“悲痛”的感情基調上,她筆鋒一轉,秋天落葉紛飛,令人傷感。可是秋天過後不久就是春天的到來。正如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感嘆道:“要是冬天已經來了,西風呵,春日怎能遙遠?”這都是對未來新生活的嚮往與渴求。因為春天是孕育新希望和生機的季節,春風會吹散我們心頭的不悅和悲傷,它能使我們從苦痛中擺脫出來,重新煥發生機。
“可別再悶悶不樂,免得心頭之花不再開放;悲哀哪能築起穀倉;它只會棄犁門旁任其銹亡。”最後詩人以一種勸誡、告慰的姿態喊出,“別悶悶不樂了”如果想到了明媚的春天,人就不會沉溺於悲傷之中,因為人們要在春天讓曾經壓抑的心房開出鮮艷的花朵,擦乾眼淚笑對人生,以一種積極心態面對未來。這裡,詩人激情的喊聲在空中環繞,從而將詩歌推向了高潮。
這首詩歌以情感取勝,沒有過多的景物描寫,完全是詩人真情實感的流露。總體來說,其感情基調前後發生兩次變化,由開篇的悲痛到希望再到最後的振奮。這一轉折一方面使詩歌有了曲折變化,另一方面也與人的心理變化過程相符合。開篇詩人直抒胸臆,中間以春天為契機形成情感的轉折點,最後則是主動出擊,直截了當地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以及寫此詩的目的,即倡導一種積極樂觀、輕鬆愉快的精神格調,號召人們直面自己的人生、勇於挑戰自己的未來。
這或許與當時澳大利亞國內興起的民族主義運動有關。澳大利亞百餘年來一直遭受殖民主義的壓迫與剝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心情是十分壓抑的,因為他們不能完完全全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他們總是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欺侮與剝削。但是19世紀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亞民族運動得到迅速蓬勃的發展,這極大地激發了澳大利亞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這首詩歌也正是應時而作,以“別悶悶不樂”的喊聲道出了人們爭取民族獨立的信心和獲取民族解放的渴望。
這首詩風格豪放不羈,節奏似駿馬奔騰,具有強烈的澳洲泥土氣息,結尾一句意象尤為醒豁,啟人深思。這類詩歌主要是寫來給叢林人、剪羊毛工人、淘金者和牧羊人口唱的,能帶給民眾勇氣和快樂。
作者簡介
瑪麗·吉爾摩(Mary Gilmore1865-1962),澳大利亞早期著名女詩人。她因為引用澳大利亞土著人話語來表現他們的生活而在澳大利亞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版有《結婚和其他》、《熱情的心》、《戰場》等多部詩集。她的詩洋溢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散發著澳大利亞叢林的芬芳和泥土氣息。想像豐富,風格質樸、率直、熱烈,用詞簡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