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高

初登高,“文化大革命”期間,初登高被錯誤地打成“特嫌”、“黑勞模”,蒙受不白之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中共阿城糖廠委員會為初登高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初登高
  • 出生地:山東昌邑
  • 出生日期:1899年生
初登高,1899年生。山東昌邑人。因家貧,沒讀過書,從17歲開始給財主扛活。1919年家鄉受災逃荒來東北,先在哈爾濱窯地打短工,後經同鄉介紹到波蘭人開設的阿什河糖廠(今黑龍江省阿城糖廠)做瓦斯罐工人,後為滲出罐工人。
1928年,糖廠倒閉。1929年到江北呼蘭河糖廠當結晶罐工人。1932年,阿什河糖廠復工生產,又回廠當結晶罐工人。
當時阿什河糖廠的生產技術,全部掌握在波蘭人、猶太人和俄國人手裡,所有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都是外國人,中國工人只是出賣苦力。初登高雖然不識字,但肯動腦,勤鑽研,加上多年的勞動實踐,逐步掌握了生產中的工藝流程和操作規範,是全廠的生產能手,深受外國資本家的賞識,破格當上了製糖車間的“拉桿”(相當於現在的工段長),也是全廠中國人中唯一領月工資(即固定工)工人。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後,1946年12月,松江省政府接管了阿城糖廠,派來了廠長,與外國資本家合營辦廠。1950年退還外資股金,阿城糖廠回到人民手中。初登高把全副精力用在發展生產和鑽研技術上,大膽改革工藝,改進操作方法。他生產的砂糖,粒型整齊,出糖率高,每罐出糖都在12噸以上,高於各兄弟廠的出糖率。1950年,松江省政府授予他製糖技師的技術職稱。
1951—1952年生產期(糖廠生產周期為每年的10月至翌年4月),阿城糖廠開始運用蘇聯“郭瓦廖夫工作法”,總結重點工段的先進經驗。首先在製糖車間總結出“初登高先進結晶操作法”。這個操作法是初登高多年實踐加以科學地提煉綜合的結果,它使糖膏的糖密純度降低1度左右,砂糖結晶率比一般高3.7%,每日(24小時)可增產砂糖831公斤,一個生產周期(按150天計算),可增產砂糖124.65噸。這一先進經驗,曾在全國各地甜菜糖廠推廣運用。
1965年,糖廠又總結推廣了初登高“末段煮糖”的先進經驗,每5噸甜菜按增產糖50公斤計算,每年為國家多創造上百萬元的財富。
從1947年以來,初登高多次被評為廠、縣、省的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範,全廠工人尊敬地稱他為“初老英雄”。1953年被選為出席阿城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54年被選為縣人民政府委員,1955年11月當選為省工會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候補委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3年退休。
“文化大革命”期間,初登高被錯誤地打成“特嫌”、“黑勞模”,蒙受不白之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中共阿城糖廠委員會為初登高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78年因病逝世,終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