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泊磁湖》是北宋詩人沈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船駛出洞庭湖,一路順風而行,詩人滿頭白髮,衣襟飄舞,詩興勃發,激情洋溢;後兩句寫因天色已晚,船過武昌江北稍作短暫停留。全詩寫盡詩人舟行歸家的喜悅之情。一連串地名的變更,交代了船行的迅速,襯托出心情的輕快,更是把春風擬人化,更洋溢著即將到家的喜悅,既情趣盎然,又含蓄不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泊磁湖
- 出處:《雲巢集》
- 作者:沈遼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初泊磁湖
歸舟不解洞庭帆,舟上騷人雪滿簪。
小駐武昌江北岸,春風今夜泊江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詩題下原有小字:時子瞻在齊安(今湖北黃岡)。 磁湖:在湖北大冶縣東北五十里。以岸旁多生磁石,故名。
2.騷人:詩人。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回家的航船馳出洞庭,一路風帆不收,船上的詩人白髮滿頭。
此時在武昌江北稍作逗留,今夜陪著春風,一道停泊在江南綠洲。
創作背景
原詩題下附有一行小字:時子瞻在齊安(今湖北黃岡)。可知此詩作於元豐三年(1080)至六年(1083)蘇軾謫居黃州時期。詩人乘舟沿江東下,途經湖北,想起了謫居黃州的蘇軾,雖不能相會,心仰慕之,便借詩歌表達心靈相通,人生豁達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對於遊子來講,回家總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看到久別的親人,安享團圓的溫馨和幸福,看到久別的山水,倍增親切熟悉之感,不管是仕途落魄,人生不順,還是金榜題名,春風得意,回家總是給人帶來安慰,帶來歡欣。沈遼的《初泊磁湖》就是一首描寫詩人回家的一路見聞、一路歡暢之作,節奏明快,色調活潑,感情激動,讓人讀後大呼過癮。當然,回家不管遇到怎樣的情況,也總是讓人高興的。
詩人自許“騷人”,避言詩人墨客、文人雅士之類的稱呼,暗示自己風雅浪漫,激情澎湃,自有才華自許、心花怒放之喜。應當承認,回家的詩人比誰都能強烈體驗歸心似箭,喜出望外的心情。詩人標榜自己滿頭霜雪白髮,活畫風雨滄桑,風華不減的風采,亦可想見,風吹白髮,自鳴得意之神態。注意這裡,白髮如霜如雪,滿頭都是,意味著詩人韶華已逝,青春不再;意味著詩人年事已高,歲月不多。面對此情,更多的人是老大傷悲,徒嘆無奈,或是慷慨激昂,壯志未酬。沈詩人這裡的感覺不是這樣,他的形象很瀟灑、俊朗,很飄逸、灑脫,只因為今天他可以回家了,對於長久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講,這是人生中一個最隆重、最莊嚴的儀式。
詩人還稱言,自己乘坐的這個小船是“洞庭帆”,按說船已開進了洞庭湖,即將來到他鄉,當不稱之為“洞庭帆”。筆者思想此“洞庭帆”含義有二,一是極言詩人沿江東下,速度之快,順風順水,輕舟暢行,滿心歡喜;二是詩人留戀船過洞庭,風鼓船帆,自由前行的旅程。“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飄乎如羽化而登仙,浩浩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賦》)何等快意,何等自由,這種自由輕快,這份輕舞飛揚的心情一直陪伴著詩人,走過萬水千山,抵達美麗故鄉。因此,不需要解下“洞庭帆”,不需要改變“洞庭帆”,不需要忘記“洞庭帆”,那帆風帆,鼓盪一顆快樂而自由的心。
船過武昌江北,稍作短暫停留,因為天色已晚,只能明天繼續趕路。今夜,沒有朋友作陪,也沒有親人相伴,未免有點孤寂,但是有浩蕩春風陪伴,泊舟江南綠洲,同樣很爽快啊。和煦的春風,迷人的春風,染綠江南江北的春風,攪動詩人心事的春風,活潑、可愛。此時的詩人正需要它來陪伴,來見證,來分享其一路風行,一路歡歌的喜悅。詩人期盼早一點回到南方的家中,但是詩人也沒有忘記沿途的美麗風光,那隨風鼓盪的船帆,那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那暖意盈懷的春風,那芳草萋萋的沙洲,還有自己滿頭飄動的白髮,一切的一切,不管怎樣都因為回家而變得明媚亮眼,燦爛迷人。
回家的詩人總是像小孩一樣歡欣鼓舞,白髮飄飄的詩人卜居齊山,離開了宦海沉浮,離開了功名權位,可謂無官一身輕,與蘇軾貶官謫居相比,心情是輕鬆的。這種輕鬆,因回家而變得更加強烈,更加持久。於是,這一路的山水風光,這一頭的白髮秋霜,都明媚燦爛起來。
宋之問回家,“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進退兩難,憂喜交集。賀知章回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歲月流轉,風華老去,無限感慨。杜甫在戰亂平息之後回家,“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風得意,意興飛揚。李白重獲自由之身之後回家,“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一日千里,心花怒放。
而詩人沈遼回家,“歸舟不解洞庭帆,舟上騷人雪滿簪。”順風順水,順心順意。詩人回家,或因情境、遭遇而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歡樂寫在山水上,幸福灑向天地間。
名家點評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歐陽忠偉:詩人乘舟沿江東下,途經湖北,想起了謫居黃州的蘇軾,雖不能相會,卻不妨在詩中略作表白。詩人晚年離開官場,卜居齊山,與在宦海沉浮的蘇軾相比,可說是“無官一身輕”了,此詩不乏這種輕鬆感。詩以“歸舟”點題,以風帆不解為綱,通過一連串地名的變更,交代了船行的迅速。結尾又把“春風”擬人化,並借它暗示回家的喜悅,顯得情趣盎然,又含蓄不露。(《宋詩精華》)
作者簡介
沈遼(1032—1085),字睿達,錢塘(今杭州市)人。宋神宗熙寧(1068—1077)初,為審官西院主簿,出則奉使持節。後出監明州市舶司,遷太常寺奉禮郎,改監杭州軍資庫,攝華亭縣事,因案被牽連入獄,流放永州。遇赦,徙池州,築室秋浦齊山,名“雲巢”。曾鞏、蘇軾、黃庭堅都與他唱酬往來。與叔父沈括、兄沈遘並稱“沈氏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