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尼德·班台萊耶夫

列昂尼德·班台萊耶夫

蘇聯作家,主要作品,長篇小說《遼恩卡流浪記》(1939),短篇小說《新生》、《在舢板上》、《總工程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昂尼德·班台萊耶夫
  • 外文名:Алекс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емев
  • 國籍:蘇聯
  • 出生日期:1908.08.22
  • 逝世日期:1987.07.09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遼恩卡流浪記》《新生》《在舢板上》《總工程師》《表》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社會評價,文藝作品,

人物簡介

列昂尼德.班台萊耶夫 (也譯作潘捷列耶夫)
(1908,8,22聖彼得堡----1987,7,9列寧格勒
原名Алекс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емев 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葉列麥耶夫 最受歡迎的作家 如果有人問我,最“有趣”的俄蘇小說是那一部什麼,我會回答:“是《表》”。 這本讓我笑破肚皮的小書的作者既不是果戈理,也不是契訶夫或者左琴科,而是蘇聯兒童文學作家 列昂尼德.班苔萊耶夫。
1935年,高爾基通過《少年真理報》對蘇聯少年兒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最受歡迎的作家”排名第一是蓋達爾,第二是班台萊耶夫。 班苔萊耶夫在中國的名氣不如蓋達爾,但對於我國讀者也並非完全陌生。早在三十年代,在極為緊張、繁忙的戰鬥歲月里,魯迅先生抽出時間從德譯本、日譯本轉譯了班苔萊耶夫的優秀作品《表》。這本書在我國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中起了有益的影響。解放後,他的作品也多次在我國出版,深受讀者喜愛。

人物生平

和蓋達爾一樣,班苔萊耶夫的少年時期也有一段傳奇般的經歷,但卻是另一種傳奇--流浪(參見下文:長篇小說《遼恩卡·班苔萊耶夫》簡介)。
離開了蘇維埃政府所辦的少年教養院以及社會勞教學校之後,班苔萊耶夫做過鞋匠、廚師助手、電影放映員助手等工作,靠辛勤的勞動自食其力,但他從未放棄自幼就有的對文學藝術的嚮往。1927年,班苔萊耶夫和他的同學格.別雷赫合作,寫出第一部小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勞教共和國》(《什基達共和國》),這是一部描寫陀思妥耶夫斯基兒童教養院改造流浪兒童的小說。作品送到出版社,編輯卻壓根兒看不上眼,兩位“作家”灰溜溜逃走,連名字都沒留下。所幸的是兒童文學作家馬爾夏克無意中得到了手稿,他把手稿轉交給高爾基高爾基第一個發現這部小說在藝術上的新穎獨特之處,他說“對我來說,這本書是一件喜事,它證實了我對人的信任……” 幾個月後,小說出版了,出版社費了很大的氣力才找到兩位少年作家。班苔萊耶夫從此一舉成名。
此後,班苔萊耶夫勤奮寫作,發表了許多作品。一種是寫流浪兒童如何在蘇維埃政權的愛護下獲得新生,如《肖像》和《表》(1928)等;一種是青少年在革命戰爭中建立功勳的故事,如《檔案》(1933)、《夜》和《普通近衛軍》等;還有一種寫兒童和青少年的各方面活動,如《老實話》、《新生》,《總工程師》和《小頭巾》等。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班苔萊耶夫擔任隨軍記者,創作了一系列描寫列寧格勒少年兒童的短篇小說;1964年發表與此相關的回憶錄紀實散文《在被圍困的城市裡》。1966年他發表了《我們的瑪莎》,這部小說是作家在長期細緻地觀察了自己的女兒的心理和言行以後寫成的。1980年發表《把門開個縫......》,收錄了作者1924-1947年間的札記摘抄,包括箴言、隨筆、小故事等等。

社會評價

班苔萊耶夫熟悉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他創作的基礎是自己的親身親歷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他善於揭示少年兒童美好的心靈。其早期作品具有突出的少年兒童語言特徵--“講故事”,內容生動,形象鮮明,觀察細微,風格清新,不僅是兒童和青少年喜愛的精神食糧,也使成年人感到興趣。晚期作品則多見縝密的心理分析,筆觸細密,層層遞進,真實可信而又趣味盎然。
在蘇聯解體前夕劇烈的社會動盪面前,晚年的班苔萊耶夫選擇了自己的精神寄託--宗教

文藝作品

班苔萊耶夫的作品《表》、《老實話》、《新生》、《總工程師》、《檔案》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勞教共和國》等在蘇聯時期都已被改編成電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