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是劉從德等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6月。
該書側重於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列寧階段思想史的研究,以“列寧的和平共處思想”切入點,分析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準備,解讀列寧的“一國首先勝利”思想及其與和平共處思想的邏輯關係、分析了列寧的“均勢”理論及其與和平共處思想的邏輯聯繫、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主要內容與實踐探索、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實踐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 作者:劉從德等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 字數:254千字
- 首版時間:2018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五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分析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準備。第二章解讀列寧的“一國首先勝利”思想及其與和平共處思想的邏輯關係。第三章分析列寧的“均勢”理論及其與和平共處思想的邏輯聯繫。第四章分析了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主要內容與實踐探索。第五章總結分析了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實踐的價值。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帝國主義”論: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準備 第二章 “一國首先勝利”論: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形成的理論前提和實踐基礎 第三章 “均勢”論: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理論繼承與實踐創新 第四章 經驗總結: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主要內容與實踐探索 第五章 承繼與延展: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實踐的價值分析 |
創作背景
對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研究是國內外學界長期以來的一個熱點,這一研究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國際關係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就歷史學界的研究而言,主要探究列寧是“何時”提出和平共處思想的、“兩制”關係史等;就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國際關係學等學科的研究而言,主要側重於對列寧和平共處思想提出的背景、內容、實踐及意義的分析,較為突出的研究視角集中於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產生的國際國內背景、列寧時期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列寧的和平共處思想與新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間的關係、和平共處思想的發展與演進、“兩制”關係等方面;就經濟學的相關研究而言,主要探討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列寧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的思想等。但既有研究未能對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理論邏輯進行整體研究,主要是從單一視角進行的分析,而沒有將列寧的“帝國主義論”“一國首先勝利論”“均勢”理論與和平共處思想間的內在聯繫連線起來進行整體研究。基於此,《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在列寧看來,一國首先取得勝利後的和平共處策略應堅持和平外交的總原則,強調社會主義國家應當重視對外關係的建立,特別是打開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要利用矛盾和爭取動搖者,把和平共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變為現實;在共處過程中,要警惕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和顛覆活動;蘇維埃國家自身要集聚各種力量,大力發展經濟,縮小同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差距;同時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聯繫,以此帶動不同社會制度國家政治關係的緩和。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蘇維埃國家的外交實踐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包括:發展了同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土耳其、阿富汗、中國等周邊國家的睦鄰關係;採取冷靜的現實主義立場,發展了同一大批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出現了同蘇聯的“建交熱”,改變了蘇聯的國際生存環境,贏得了同資本主義國家和周邊鄰國較長時間和平共處的有利環境;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把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建設統一起來,實現了利用資產階級的資本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
該書認為,在列寧和平共處思想指導下,蘇維埃國家把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結合起來,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制定現實的政策目標,以經濟為先導,帶動政治關係的正常化,同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和周邊鄰國建立了正常的國家間關係,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鞏固和生存創造了較好的環境。同時,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實踐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關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國際關係的新原則、新做法,推進了國際關係的民主化進程,開創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關係的全新模式,對於當代“兩制”關係的發展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同時,對於人們在當代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列寧和平共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 2018年6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1275-2 |
作者簡介
劉從德,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