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漢名孟列夫,1926年出生在列寧格勒,語文學博士,教授,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敦煌學,是偉大的漢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
  • 外文名: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Меньшиков
  • 別名:緬希科夫
  • 國籍:俄國
  • 出生地列寧格勒
  • 出生日期:1926年2月
  • 逝世日期:2005年10月
  • 職業漢學家、語言家
  • 畢業院校:列寧格勒大學
  • 代表作品:先後翻譯了《西廂記》《張生煮海》《倩女離魂》《牡丹亭》等
人物介紹,譯著經歷,第一篇漢學研究論文,古典詩詞,翻譯《紅樓夢》,其他譯著,俄藏敦煌文獻研究,三次訪問中國,主要著作,

人物介紹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漢名孟列夫,1926年出生在列寧格勒,上中學時因偶然看到了蒙古學家科津翻譯的《元朝秘史》而決意從事東方學研究。1947年中學畢業後孟列夫為列寧格勒大學東方系滿語專業免試錄取,後轉入漢語專業,1952年畢業後進入莫斯科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研究生班,在艾德林教授指導下進行中國古典戲劇研究。1955年孟列夫提前通過了副博士論文答辯,被分配到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現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並在這裡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作為阿列克謝耶夫(1881-1951)最後一批親傳弟子之一,孟列夫的學術興趣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翻譯和研究,二是俄藏漢文寫本的校勘和研究。他生前一共發表漢學研究作品200餘種,其中包括15部論著和譯著。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

譯著經歷

第一篇漢學研究論文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始於其對中國古典戲劇的興趣。他的第一篇漢學研究論文為1951年在大學時代發表的《中國戲劇的民間因素》,1959年其副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古典戲劇的現代改革》一書問世。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先後翻譯出版了《西廂記》、《張生煮海》、《倩女離魂》、《牡丹亭》等中國戲劇經典。

古典詩詞

古典詩詞是孟列夫最重要的中國文學翻譯和研究對象。20世紀50年代他先後翻譯發表了王維高適岑參、韋應物和孟郊等眾多唐代詩人的佳作。

翻譯《紅樓夢》

1958年他與帕納修克合作共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紅樓夢》歐洲語言(俄語)全譯本,其中的詩詞譯文全部出自他的妙筆。1962年李福清先生在列寧格勒分所發現了前所未見的《石頭記》抄本,於1964年與時任古代文獻部主任的孟列夫合作撰文公布於世,被定名為“列藏本”,由中華書局於1986年影印出版,一時成為轟動國際紅學界的大事。
譯著《孟子》譯著《孟子》

其他譯著

此外,他還譯有《謝瑤環》(1989)、《乾寶·搜神記》(1994,2000年再版)、《京本通俗小說》(承擔其中詩詞翻譯與注釋)(1995 年)、《清流:唐代詩歌》(2001 年)等。

俄藏敦煌文獻研究

1957年孟列夫領導列寧格勒分所的幾個年輕學者投身於俄藏敦煌文獻的研究,1963年和1967年分別出版了《蘇聯科學院亞洲民族研究所藏敦煌漢文寫本註記目錄》第一、二冊。目錄分類編排,每件寫本均有注釋。該目錄的出版使人們對俄藏敦煌文書的情況有了了解。1999年該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名為《俄藏敦煌漢文寫卷敘錄》。此後,孟列夫博士在敦煌學研究領域不斷取得重要發現和重大研究成果。在閱讀、研究彼得堡藏敦煌文 書過程中,博士發現了極其珍貴的、前人未知的三卷真本:《維摩碎金》、《維摩經講經文》、《十吉祥》。博士領導研究小組對這些材料進行了研究,1963年在彼得堡出版《維摩詰經變文與十吉祥變文》,刊布了這三卷敦煌變文作品。同年還出版《敦煌漢文寫本———佛教俗文學研究》一書。1972年,孟列夫博士和他的朋友、合作夥伴左格拉芙博士共同發現了《雙恩記》的第三、第七、第十卷。孟列夫對其進行了整理和研究,並出版《報恩經變文(雙恩記)研究》。因為這項工作孟列夫獲得博士學位。1984年,孟列夫又出版《法華經變文敘錄》。它們的出版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寶貴資料。在研究敦煌文獻的同時,孟列夫博士還對彼得堡藏黑城中文文獻進行了整理和研究。1984年出版《黑城出土的漢文收集品註記目錄》,該書於1994年由王克孝研究員翻譯、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為《黑城出土漢文遺書敘錄》。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在孟列夫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古籍出版社與俄羅斯方面於 2001 年合作整理出版了 17 卷的《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獻》,使長期與世隔絕的俄藏敦煌文獻得見天日,受到中外學界的普遍歡迎。

三次訪問中國

孟列夫曾三次訪問中國。第一次是在1989年,為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洽談合作事宜;第二次是1990年,博士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中國人民大學做研究;第三次是2000年到敦煌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粗略算來,從事漢學研究五十年,孟列夫或單獨、或與人合作總計發表、出版論文、著(譯)作200多篇(部)。正因為擁有這樣豐碩的成果,博士所在的聖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的領導和研究人員都尊敬地稱他為“我們的大漢學家”。

主要著作

《曹雪芹〈紅樓夢〉》(第1~2卷,莫斯科,1958年,合譯);
《中國古典戲劇的改革》(莫斯科,1959年);
《列寧格勒中國學40年》(《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學術論叢》第25卷,莫斯科,1960年,合著);
《〈西廂記〉和它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王實甫〈西廂記〉》,莫斯科,1960年,翻譯、注釋並作序);《哈拉浩特發現的早期出版物》(《亞洲民族研究所簡報》,7,《Ю.勒里希紀念集》,莫斯科,1961年);
譯著《搜神記》譯著《搜神記》
《論變文的種類及其起源》〔《維摩詰變文,“十恩德”變文(亞洲民族研究所敦煌文獻中的變文寫卷)》,莫斯科,1963年,翻譯、注釋並作序〕;
《中國敦煌寫本:佛教俗文學文獻》(莫斯科,1963年);
《亞洲民族研究所中國敦煌寫本綜錄》(第1~2冊,莫斯科,1963~1967年,合著);
《無名敦煌來書片斷》(《亞洲民族研究所簡報》,69,《亞洲民族研究所手寫本和木刻本研究》,莫斯科,1965年);
《李好古〈張生煮海〉》、《鄭光祖〈迷青瑣倩女離魂〉》(《元雜劇》,列寧格勒—莫斯科,1966年,編輯,翻譯並注釋);
《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遠東和中亞的寫卷》〔《考古學年鑑(1970年)》,莫斯科,1971年〕;《報恩變文》(第1卷,莫斯科,1972年,手稿的真跡複製,研究和翻譯);《中國學》(《亞洲博物館—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莫斯科,1972年,合著);
《論中國古文獻的研究》(《蘇聯中國學問題》,莫斯科,1973年);
《中國文學》(1978年,編輯);
《中國古典戲劇的改革》(莫斯科,1960年);《法華經變文》(莫斯科,1984年);
《哈拉浩特出土的部分中國蒐集品記述》(莫斯科,1984年);
《中國第一個千年的手抄本案卷》(《東方國家文化中的手抄本案卷》莫斯科,1989年第2期)。《搜神記》(1994 年初版,2001 年再版)、《京本通俗小說》(承擔其中詩詞翻譯與注釋,1995 年)、《清流:唐代詩歌》(200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