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釋的語言論研究

《刑法解釋的語言論研究》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王政勛。

相關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相關信息

副題名: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王政勛著
導師:陳興良指導
學科專業:刑法學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2008
關鍵字刑法 :法律解釋 語義 語用學
館藏號:D924
館藏目錄:2010\D924\11

內容簡介

刑法學研究應該實現語言論轉向,刑法解釋本來採取著並且應該採取客觀解釋的立場。對刑法的客觀解釋是形式合理性和實質合理性的結合,是語義解釋和語用解釋的結合。語義解釋劃定了刑法文本意義的大致範圍,是客觀解釋的基礎;語用解釋補充、完善了刑法文本對當下案件的具體意義並使其明確化,保證了客觀解釋的實現。語義解釋應遵循語篇原則,解釋者須往返穿梭於刑法文本的部分和整體之間,在字、詞、句、段、篇之間循環,以求得法律概念、法律規範和法律精神的基本意義;語用解釋是在特定語境中確定刑法文本的具體意義,解釋者須在認知圖式和刑法文本、法律規範和案件事實、判決結論和大眾期待之間進行語篇外循環,使刑法文本的具體意義得以產生。

作者簡介

王政勛,1967年出生,陝西省洋縣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西北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博士生導師。目前已經出版個人專著5部,學術論文80餘篇,參與撰寫專著、教材19部;主持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併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西北政法大學首批“長安學者”。

圖書目錄

導論
一、刑法解釋問題的研究現狀
(一)論文發表情況
(二)研究內容——關鍵字分布分析
(三)論文質量——引注數量
(四)知識譜系——引注範圍的考察
(五)結論
二、哲學的語言論轉向及其影響
(一)從認識論哲學到語言論哲學
(二)語言論轉向的巨大影響
三、語言論轉向與刑法解釋研究
上篇解釋立場的語言論考察——客觀解釋之根基
一、導論
(一)主觀解釋論要義
(二)客觀解釋論要義
(三)折衷的立場
(四)中國學者的觀點
二、普通語言學的分析:語言的模糊性
(一)法律在語言中存在
(二)刑法以漢語表達
(三)書面語是法律存在的寓所
(四)立法語言的特點
三、範疇理論的考察:語義的家族相似性
(一)家族相似性與原型範疇
(二)刑法中的概念屬於原型範疇
(三)原型範疇的存在決定了客觀解釋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四、常規關係、語用推理與刑法解釋——基於會話含義理論的分析
(一)文本理解是讀者和文本的對話
(二)會話含義理論:格賴斯四準則和列文森三原則
(三)會話含義理論對刑法的理解和解釋的啟示
(四)結論
五、圖式與刑法解釋一個實證的分析
(一)導論
(二)樣本及方法
(三)調查結果
(四)分析
(五)結論
六、進一步的分析與論證
(一)客觀解釋與預測可能性
(二)客觀解釋與罪刑法定原則
(三)客觀解釋與刑法解釋方法
(四)客觀解釋的哲學根基
中篇刑法的語義解釋——客觀解釋之基礎
一、語義解釋中的解釋論循環
二、刑法用語的詞義分析
(一)語素分析
(二)多義詞辨析
(三)同義詞分析
三、刑法條文的語法分析
(一)代詞的語義所指
(二)否定副詞的意義
(三)語法結構層次分析
(四)標點符號分析
四、刑法的語義分析法
(一)義素分析
(二)語義指向分析
下篇刑法的語用解釋——客觀解釋之實現
一、導論
二、刑法的言內語境——以一元的違法論為例
(一)刑法言內語境是什麼?
(二)刑法文本的獨立性:“刑事”對“違法性”的限制
(三)實質的解釋論:違法一元論與刑事違法獨特性的結合
三、刑法的言伴語境——以期待可能性理論為例
(一)案情及文章對案情的分析
(二)期待可能性的存在根據:司法語境對文本理解的作用
(三)進一步的分析和考辨
四、刑法適用的言外語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為例
(一)導論
(二)樣本及研究方法
(三)樣本分析之一: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治任務與法院任務
(四)樣本分析之二:報告中提及的政治領袖、政治術語
(五)樣本分析之三:對審判經驗特別是刑事審判經驗的總結
(六)樣本分析之四:隊伍建設的措施及內容
(七)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