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論精釋(第三版)》是2016年3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興良。
基本介紹
- 書名:刑法總論精釋(第三版)
- 作者:陳興良
-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定價:1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09133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刑法修正案(九)》的實施,《刑法總論精釋》第三版正式與讀者見面。從《刑法修正案(八)》到《刑法修正案(九)》,間隔了不到五年時間,而我國的刑事法治建設和刑法理論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是令人欣慰的。《刑法總論精釋》一書也伴隨著刑事立法與刑事的進步而隨之修訂,使之能夠保持也法治的同步。
刑法總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的法律載體,在整個刑法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樣,刑法總論也是刑法理論的基礎部分,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刑法總論精釋》一書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的立法進展,又對部分內容做了調整,使本書與法俱進,煥發生機。本書具有以下特點是:一,司法刑法學視角的貫徹。本書以刑法規定和司法解釋為依歸,對刑法總論原理進行了精釋。刑法規定和司法解釋是本書理論取捨的重要標準,也是本書解釋的對象。二,三階層犯罪體系的引入。我國目前通行的犯罪構成體系是四要件說,其自身的缺陷已不能滿足刑事法治發展向刑法理論提出的更加精密、精緻、精細的要求,遂本書精確地介紹和論述了三階層犯罪論的體系,在提出了四要件說的結構缺陷、價值缺陷、邏輯缺陷後指出: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將入罪要件與出罪要件融為一體;實質判斷與形式判斷妥當安排;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合理架構,為定罪活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三,判例刑法學方法的採用。本書的定位是面向司法實踐,因此,在理論闡述過程中,穿插了大量案例,使理論的闡釋有了豐富的實踐驗證,也使本書更貼近司法實踐,更具有可讀性。
圖書目錄
《刑法總論精釋(第三版)(上冊)》:
第一章 刑法概說
第一節 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的本質
三、犯罪的分類
第二節 刑罰
一、刑罰的概念
二、刑罰權
三、刑罰功能
四、刑罰和保全處分的關係
第三節 刑法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演變
三、刑法的性質
四、刑法的任務
五、刑法的機能
第四節 刑法學
一、刑法學思維的獨特性
二、刑法學和其他部門法學之間的關係
三、刑法學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刑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 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的歷史沿革
二、罪刑法定的本土歷程
三、罪刑法定的思想淵源
四、罪刑法定的基本內容
五、罪刑法定的司法適用
第二節 罪刑平等原則
一、罪刑平等的含義
二、罪刑平等的內容
第三節 罪刑均衡原則
一、罪刑均衡的思想基礎
二、罪刑均衡的理論內涵
三、罪刑均衡的具體適用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節 刑法的空間效力
一、刑法空間效力的一般原則
二、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
三、國際司法合作
第二節 刑法的時間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時間
二、刑法的失效時間
三、刑法的溯及力
四、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
五、有權解釋的時間效力
六、存在中間法時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
第四章 犯罪論體系
第一節 犯罪論體系的比較研究
一、犯罪論體系的形成
二、蘇俄犯罪構成理論的反思
三、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的借鑑
第二節 犯罪論體系的法理考察
一、主觀與客觀
二、事實與價值
三、形式與實質
第三節 犯罪論體系的法律分析
一、犯罪論體系的立法分析
二、犯罪論體系的司法分析
第四節 犯罪論體系的適用原則
一、客觀判斷先於主觀判斷
二、形式判斷先於實質判斷
三、定型判斷先於個別判斷
第五章 該當性
第一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概述
一、構成要件的概念
二、構成要件的性質
三、構成要件的機能
四、構成要件的分類
第二節 主體
一、主體的概念
二、主體的類型
三、身份犯
四、國家工作人員的認定
第三節 行為
一、行為的概念
二、行為的理論
三、行為的構造
四、行為的形式之一:作為
五、行為的形式之二:不作為
六、行為的形式之三:持有
第四節 客體
一、客體的概念
二、客體的類型
三、客體的認定
第五節 結果
一、結果的概念
二、結果的界定
三、結果的類型
第六節 因果關係
一、因果關係的概念
二、事實因果關係
三、法律因果關係
四、因果關係的認定
五、結論
第七節 客觀的附隨情狀
一、犯罪的時間
二、犯罪的地點
第六章 違法性
第一節 違法性的概念
一、違法性的意義
二、違法性的要素
第二節 違法性的本質
一、形式的違法性與實質的違法性
二、主觀的違法與客觀的違法
三、結果無價值與行為無價值
第三節 違法性的程度
一、違法性的統一性和相對性
二、違法性的程度——犯罪的定量因素
第四節 違法性的阻卻
一、違法阻卻事由的原理
二、違法阻卻事由的種類
第五節 違法阻卻事由之一:正當防衛
一、正當防衛的條件
二、無限防衛權
第六節 違法阻卻事由之二: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的條件
二、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區別
第七節 違法阻卻事由之三:超法規的違法阻卻事由
一、依照法令的行為
二、業務正當行為
三、自助行為
四、被害人承諾的行為
五、安樂死
……
第七章 有責性
第八章 未完成罪
《刑法總論精釋(第三版)(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