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刑法綜覽(修訂6版)》包括總則與分則。總則部分,重點論述刑法導論、刑罰論、犯罪論體系、規範上的犯罪分類、構成要件、違法性、罪責、不作為犯、過失犯罪、未遂犯、犯罪的參與、錯誤、競合等專題。分則部分,側重對侵害個人法益罪的研究,內容包括導論、侵害生命的犯罪、侵害身體的犯罪、侵害自由的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侵害人格的犯罪、妨害秘密罪、盜竊罪、搶奪強盜與海盜、詐欺罪、背信與侵占、恐嚇取財與擄人勒贖、重利罪、贓物罪、毀損罪、公共危險罪、偽造罪、妨害風化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妨害司法罪等。《刑法綜覽(修訂5版)》作者運用明晰、透徹的語言,精要說明刑法的基本概念,對於深奧晦澀的刑法理論進行簡潔清暢的解讀,每一思索,無不注重對於生活和社會的體察和關切。
作者簡介
林東茂曾經是台灣“中央”警察大學的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現今任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本書包括刑法總則與分則,精要說明刑法的基本概念。
圖書目錄
上篇 刑法總則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刑法的概念
第二節 犯罪與刑事立法
第三節 刑法典的結構
第四節 刑法與其他刑事學
第五節 刑法的社會功能
第六節 刑法的經濟分析
第二章 刑罰論
第一節 刑罰的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刑罰種類
第三節 死刑
第四節 刑罰的節制措施
第五節 累犯
第六節 保全處分
第七節 追訴處罰的障礙
第八節 刑法的從舊從輕原則
第九節 問題與回答
第三章 犯罪論體系
第一節 犯罪論體系概述
第二節 古典體系
第三節 新古典體系
第四節 目的體系
第五節 新古典與目的體系的結合
第六節 目的理性體系
第四章 規範上的犯罪分類
第一節 作為犯與不作為犯
第二節 單一犯與結合犯
第三節 繼續犯與情況犯(狀態犯)
第四節 結果犯與舉動犯
第五節 具體與抽象危險犯
第六節 著手犯
第五章 構成要件
第一節 構成要件概說
第二節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三節 行為的意義與法人犯罪
第四節 因果關係
第五節 相當因果關係說
第六節 客觀歸咎理論
第七節 信賴保護原則
第八節 主觀構成要件
第九節 案例與解題
第六章 違法性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消極構成要件理論
第三節 正當防衛
第四節 緊急避難
第五節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的區分
第六節 依法令的行為
第七節 依上級公務員命令與業務上正當行為
第八節 得被害人承諾
第九節 推測的同意與義務衝突
第十節 案例與解題
第七章 罪責
第一節 罪責基礎
第二節 年齡
第三節 精神狀況
第四節 違法性的認識
第五節 原因自由行為
第六節 無期待可能性
第七節 案例與解題
第八章 不作為犯
第一節 純正與不純正不作為犯
第二節 作為與不作為的真義
第三節 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評價次序
第四節 因果關係的評價
第五節 保證人地位
第六節 期待可能性
第七節 案例與解題
第九章 過失犯罪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構成要件
第三節 違法性
第四節 罪責與可非難性
第五節 案例與解題
第十章 未遂犯
第一節 預備與未遂的界線
第二節 普通未遂與不能未遂
第三節 中止未遂
第四節 非結果犯的中止與準中止犯
第五節 特殊犯罪型態的未遂
第六節 案例與解題
第十一章 犯罪的參與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直接正犯與共同正犯
第三節 間接正犯
第四節 教唆犯
第五節 教唆犯與間接正犯的區分
第六節 幫助犯
第七節 正犯與共犯的區分理據
第八節 處罰共犯的準據
第九節 身份犯的參與
第十節 參與者的中止以及逾越
第十一節 案例與解題
第十二章 錯誤
第一節 構成要件錯誤
第二節 禁止錯誤
第三節 包攝錯誤
第四節 附屬刑法中的禁止錯誤
第五節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第六節 案例與解題
第十三章 競合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實質競合
第三節 想像競合
第四節 牽連犯
第五節 連續犯
第六節 法條競合
下篇 刑法分則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各罪鳥瞰
第二節 人與物的價值
第三節 財產犯罪總說明
第四節 法益與各罪
第二章 侵害生命的犯罪
第一節 殺人罪
第二節 安樂死與加工自殺
第三節 殺直系血親尊親屬
第四節 當場義憤殺人與生母殺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