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華,1985年9月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先後於1989年7月、1992年7月和1995年7月,在該校獲得法學學士、訴訟法學碩士和訴訟法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簡介,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簡介
內容簡介
《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第2版)是作者歷經10年研究所作的學術總結,在對20世紀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產生、發展以及刑事訴訟基本理論範疇作出總結的基礎上,全面總結了刑事訴訟法學的基礎性和前沿性理論問題;討論了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問題,倡導在樹立基本問題意識的前提下,運用社會科學的一般方法並從多學科交叉的角度研究刑事訴訟問題;論述了刑事訴訟法學的兩個最重要的理論課題——程式正義理論和程式性制裁理論,為這一學科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擴展了這一學科的學術版圖;對“證據法學”與“證據學”作出了理論上的區分,重新解釋了刑事證據法的體系和功能;運用經驗分析方法,對審判委員會、迴避和變更管轄制度作出了全面的考察,提出了法院內部獨立和司法裁判的行政化問題;提出了刑事訴訟的“縱向構造”問題,將中國刑事訴訟構造解釋為“流水作業式”模式;對於刑事審判前的偵查、審查起訴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從理論上作出了解釋,提出了“建立一體化的審判前程式”的觀點。
作者簡介
1995年7月進入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從事法學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6月工作期滿出站,並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學術領域:刑法訴訟法學、法律程式理論、司法制度。主要學術著作:《刑事審判原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庭審方式改革理論與實踐》(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主要學術論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政法論壇》、《中外法學》、《北京大學法律評論》等出版物上。主要社會兼職:中國訴訟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訴訟法學會理事。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二十世紀之中國刑事訴訟法學1 一、引言3 二、現代刑事訴訟法學的產生4 三、刑事訴訟法學的初步發展9 四、刑事訴訟法學的轉型2 1 五、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刑事訴訟法學28 六、刑事訴訟法學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45 附錄 沈家本等奏《刑事訴訟律草案》告成裝冊呈覽一折(摘錄) 48 第二章 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範疇57 一、刑事訴訟法學基本範疇研究的哩顧53 二、刑事訴訟價值58 三、刑事訴訟目的69 四、刑事訴訟構造81 五、刑事訴訟階段91 六、刑事訴訟法律關係97 七、刑事訴訟主體 104 八、刑事訴訟職能113 九、刑事訴訟客體 120 十、刑事訴訟行為 126 十一、結論134 第三章 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問題 1739 一、引言 147 二、從對策到解釋 143 三、基本的問題意識 149 四、實證方法的引入 156 五、法學學科的交叉研究 163 六、法律的生命有機體理論 169 第四章 刑事被告人權利的憲法化問題 173 一、問題的提出 175 二、中國憲法中的被告人權利 178 三、缺乏憲法約束的刑事訴訟法 187 四、不受憲法限制的司法解釋 187 五、程式性違法的治理與憲法性權利的缺位 1917 六、被告人權利憲法化的基本課題 195 第五章 程式正義理論203 一、程式與程式的正當性2D5 二、程式正義觀念的起源270 三、純粹的程式正義:羅爾斯的分析2173 四、程式正義與當代的程式價值理論218 五、研究程式正義問題的必要性223 六、程式正義價值的獨立性228 七、程式正義與其他正義形態的關係 236 八、程式正義的基本構成要素240 九、為什麼要堅持程式正義247 十、程式正義的限度253 第六章 程式性制裁理論259 一、問題的提出267 二、程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263 三、宣告無效——程式法的獨特製裁方式288 四、為什麼要選擇宣告無效的制裁方式294 五、程式性制裁的局限性3D2 六、程式性制裁的未來306 七、程式性制裁理論的體系3 7D 第七章 刑事訴訟縱向構造理論323 一、問題的提出325 二、以裁判為中心的訴訟構造328 三、“流水作業”式的訴訟構造333 四、“流水作業”機制的消極後果342 五、可預期的訴訟構造改革346 第八章 刑事證據法的體系和功能353 一、認識論視野中的證據問題355 二、對“證據學”理論基礎的反思358 三、對“證據學”體系的反思363 四、從“證據學”走向“證據法學” 370 五、刑事證據法的體系375 六、刑事證據法的功能378 第九章 刑事司法視野下的審判委員會制度389 一、引言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