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作證制度研究

刑事被害人作證制度研究

《刑事被害人作證制度研究》,作者蘭躍軍(蘭耀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刑事被害人作證制度研究
  • 作者:蘭躍軍
  • ISBN:7565303968, 9787565303968
  • 頁數:336頁
  •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蘭躍軍(蘭耀軍),男,湖南東安人,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研究人員,副教授。湘潭大學法學學士(1999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2005年),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2010年)。
主要研究興趣是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和被害人學。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刑事被害人人權保障機制研究”,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刑事偵訊與偵查程”序”,出版專著《刑事訊問制度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先後在《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先後於2005年和]2010年兩次獲得陳光中訴訟法學獎學金。

內容簡介

《刑事被害人作證制度研究》運用比較研究、實例分析、歷史考察等多種方法,
對被害人作證的基本原理(包括概念、適格性、必要性、局限性及其與證人作證的差異)、身份、席位、內容、證據形式,程式、特殊方式、援助和保障進行了系統研究,通過回答被害人為什麼作證,
被害人如何作證,以及如何保障被害人作證三個問題,
構建了一個以“本土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合理”的被害人作證制度,
填補了我國刑事作證制度研究乃至刑事訴訟制度研究的一片空白。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被害人作證的基本原理
一、被害人作證之界定
(一)作證
(二)被害人作證
(三)被害人作證與被害人陳述
二、被害人作證與證人作證
(一)目擊證人記憶的形成過程
(二)被害人記憶與證人記憶的差異
(三)被害人作證與證人作證比較
三、被害人作證的適格性
(一)被害人的作證資格
(二)被害人的證明能力
(三)被害人作證的準確性
四、被害人作證的必要性
(一)被害人作證與刑事證明模式
(Z-)被害人作證與法官正確量刑
(三)被害人作證與被害人被害恢復
(四)被害人作證與證人、鑑定人作證
(五)被害人作證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保障
五、被害人作證的局限性
(一)隱私權與被害人作證
(二)人性論與被害人作證
(三)主體性與被害人作證
第二章 被害人作證的身份與席位
一、被害人作證的身份
(一)被害人作證身份之一:證人
(二)被害人作證身份之二:當事人
(三)被害人兩種作證身份的差異及成因
(四)我國被害人作證的當事人身份
二、被害人作證的席位
(一)法庭席位的符號學意義
(二)法庭席位設定的域外視角
(三)我國法庭被害人作證席位的設定
第三章 被害人作證的內容與證據形式
一、被害人作證的內容
(一)刑事證明對象的範圍
(二)美國和德國被害人作證的實例分析
(三)我國被害人作證內容的合理界定
二、被害人作證的證據形式
(一)被害人陳述的分類
(二)被害人陳述與被害人影響陳述比較
(三)被害人陳述的證據能力
(四)被害人陳述的證明力
第四章 被害人作證的程式與特殊方式
一、被害人作證的程式
(一)傳喚被害人
(二)被害人宣誓問題
(三)被害人首先作證規則
(四)被害人陳述的引出方式
(五)被害人陳述的質證
(六)被害人庭前書面陳述的調查
二、被害人作證的特殊方式
(一)視頻作證
(二)電話作證
(三)屏風作證
(四)錄像作證
(五)秘密作證
(六)審前法官詢問
第五章 被害人作證的援助與保障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