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教義學的犯罪論

刑事法評論:教義學的犯罪論

《刑事法評論:教義學的犯罪論》是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興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事法評論:教義學的犯罪論
  • 作者:陳興良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30日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692 頁
  • ISBN:9787301292228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刑事法評論》第40卷,主題為教義學的犯罪論。本卷涉及理論前沿、共犯研究、實證研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日刑事法論壇、域外傳譯、域外視野、專題研究共八個欄目共34篇文章,均為國外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教義學的犯罪論是在法教義學的意義上構造犯罪論體系,這是我國刑法學理論當前面臨的一種知識選擇。其中的各篇論文,有的採用新方法研究老問題,有的採用老方法研究新問題,這些都對深化相關問題的研究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使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本卷新增中日刑事法論壇欄目,其中的四篇日本學者的主旨論文,是中日刑法總論和分論先端課題研討會的成果。這些論文對於中國學者了解日本的刑事法理論的最新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 (1)
理論前沿 實質法益觀的批判:系統論的視角/劉 濤 (1)
一、法益理論研究的困境 (1)
二、刑事規範的自我指涉與法益論的外部指涉 (6)
三、法益論與刑事司法系統的價值判斷 (12)
四、系統理論下刑法法益觀構想 (16)
五、結語 (21)
假定的因果關係反思:具體問題與歸因思維/杜治晗 (23)
一、問題的提出 (23)
二、假定的因果關係問題的澄清 (25)
三、擺脫“假定事實”困擾的理論嘗試 (29)
四、筆者觀點:反事實思維的發現與檢討 (37)
五、結語 (43)
過失犯中結果避免可能性理論的法理展開
———以“逾越能力則無義務”原則為解釋中心/蔡 仙 (44)
一、問題的提出 (44)
二、“結果避免可能性”相關概念及哲學性前提的釐清 (45)
三、“逾越能力則無義務”作為廣義結果避免可能性的法理依據 (47)
四、“逾越能力則無義務”原則之淵源與價值取向 (51)
五、“逾越能力則無義務”與過失犯之構造 (57)
六、結語———代疑問 (64)
共犯研究 超最小從屬性說的展開/馬衛軍(66)
一、問題所在 (66)
二、最小從屬性說與限制從屬性說的理論困境 (68)
三、超最小從屬性說合理性的論證 (79)
四、超最小從屬性說理論下判斷利用合法行為違法性之標準 (93)
承繼共犯論的展開/姚培培 (108)
一、問題意識 (108)
二、日本判例中的承繼共犯 (112)
三、承繼共犯論的學說史概覽 (116)
四、承繼共犯論的新發展 (123)
五、評論與私見 (129)
六、承繼共犯否定說在中國的展開 (134)
七、結語 (140)
過失共同犯罪的“共同性”探究及其應對/余秋莉 (142)
一、問題的提出 (142)
二、理論上過失共同犯罪的“共同性”研討 (143)
三、實務中過失共同正犯之應對 (153)
四、結語 (158)
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演進、審視與本土應對/莫宸屏 (159)
一、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發展概貌 (159)
二、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誤區反思 (162)
三、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因應對策 (168)
四、結語 (172)
實證研究 政治因素對刑事審判的影響  ———基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1980—2016 年)的實證考察/何志偉 (173)
一、導論 (173)
二、研究方法與樣本選取 (180)

作者簡介

陳興良,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