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夕陽把草原燃成通紅了。
刈草的孩子無聲地刈草,
低著頭,彎曲著身子,忙亂著手,
從這一邊慢慢地移到那一邊……
草已遮沒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叢裡我們只看見:
一隻盛草的竹簍,幾堆草,
和在夕陽里閃著金光的鐮刀……
1940年
作品鑑賞
寫一首好詩很不容易。
寫詩是要有技巧的。
“沒有技巧的詩人像什麼呢——
沒有翅膀的鳥,永遠只會可憐地並著雙腳急跳。
沒有輪子的車輛,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 。”(《詩論》)
技巧在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詩論》)
然而,讀者看了這首詩,不能不稱道這是一首好詩,道理何在呢?
平凡的小事裡不一定沒有詩。
問題在於如何發現,如何把握,並在這種把握中滲入作者的意圖。讓人讀了之後能有所感悟,並從這感悟中得到啟示。
小孩子割草,這事很平常,卻被詩人感覺到了什麼。詩人要寫這《刈草的孩子》,如何著手呢?如何寫出詩意來呢?詩人沒有寫這個孩子的來龍去脈,姓字名誰,來自何方。沒有寫他的家境,沒有寫他的喜怒哀樂。詩人只是寫他割草的一個畫面:“夕陽把草原燃成通紅了。/刈草的孩子無聲地刈草,/低著頭,彎曲著身子,忙亂著手,/從這一邊慢慢地移到那一邊//草已遮沒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叢裡我們只看見:/一隻盛草的竹簍,幾堆草,/和在夕陽里閃著金光的鐮刀……”
詩人為什麼只寫這樣一個畫面呢?詩人的意圖達到了么?很簡單,詩人認為這樣寫已經足夠了,一個藝術品完成了。
這裡好像沒有什麼技巧,太簡明不過了。其實,這裡不僅有技巧,而且有著很高的技巧,類似於環境描寫和比喻,只不過達到了天然的程度,使人幾乎感覺不到罷了。
詩人只選取了孩子割草的一個畫面,而沒有冗繁地寫其他,這本身就是一種很高的技巧。“削盡冗繁留清瘦”(鄭板橋語)是很重要的技巧要求,也是一種美學要求。詩人很懂得這個道理。詩人在構思這首詩的時候,從選材到剪裁,在腦子中已經進行了加工,寫什麼不寫什麼,已經在腦中過濾。這個加工過程雖然別人看不見,不得而知,但這是創作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沒有這個加工過程是不可想像的。
這個過程的成功與否,是和詩人的生活經驗,以及詩人的審美能力息息相關的。高明的詩人加工出來的是精品,不高明的當然就可能是次品了。《刈草的孩子》這樣選材和剪裁,正說明了詩人的高明。
詩人在寫這八行詩的時候,看似漫不經心,仔細觀之,詩人也是運用了技巧的。詩人有意地在詩中強調了孩子割草的動作,他“低著頭,彎曲著身子,忙亂著手……”並強調了“草已遮沒他小小的身子了”,進而強調“一隻盛草的竹簍,幾堆草,和在夕陽里閃著金光的鐮刀……”詩人強調、突出這些,是由詩人從自己所要表達的意圖考慮的。
詩人只寫這樣一個畫面,是有意圖的,如果沒有意圖,這詩便蒼白了,其技巧也成了枯枝敗葉。詩人的意圖是:小小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他沒能去上學,他沒有在爹媽身邊撒嬌,從小就承擔起勞動的重負。都夕陽西下了,他還沒有回家,還在割草。他是多么辛苦!由此,詩人進一步告訴讀者,在那樣的時代,民不聊生,人們生活困苦,這困苦甚至也直接壓在了孩子身上。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困苦生活,多么不公平,多么不人道!從孩子割草這件小事中,引起了詩人的聯想和詩人內心的憤慨!
詩人的技巧,很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意圖。
技巧對於寫詩是很重要的,沒有技巧便沒有詩。但詩的技巧不是無根的花朵,不是無源之水。它必須受內容的支配,必須受詩人審美能力的支配,才能有效地充分地顯示它的作用。而審美能力的高低,又是和作家的修養分不開的,修養是作家創作的基礎。就像土壤一樣,有什麼樣的土壤,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朵。
艾青說:“一個作家的審美能力是最容易被發現於他的作品裡的:當他選取題材的時候;當他雖竭力想隱瞞,但終於無意地流露了他對於一些事物的意見的時候;當他對於文字的顏色與聲音需要調節的時候;
我們就了如指掌地看見了作者的修養。”(《詩論》)
這話說得再中肯不過了。修養的高低,是詩人能否寫出好詩來的關鍵。修養,當然是多方面的修養,思想的、知識的、藝術的等,技巧當然也是其中的一項。
加強修養,在詩的園地里“割”下更多的好詩吧!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鬱。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
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
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裡,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
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