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吸技術

切吸技術

切吸技術就是經皮椎間盤切吸術,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發展起來的一項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也是目前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是套用內窺鏡及配套的多種精巧器械進行的一種直視下微開窗手術,是傳統技術與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的產物。該技術大大減少了損傷硬膜囊及神經根的可能性而且減少了對脊椎穩定性的影響。故手術創傷小,癒合恢復快,療效確切。臨床套用證實,該手術可快速解除因髓核突出而造成的神經壓迫症狀,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切吸技術
  • 外文名:Incision and Aspiration Technique
原理,方法,特點,適應症,術後處理,併發症的預防,前景,切吸術治療原理和技術優勢,簡介,

原理

(1)在纖維環上鑽孔、開窗部分切除髓核,有效地降低了椎間盤內壓力,從而緩解了對神經根及椎間盤周圍痛覺感受器的刺激;(2)手術並未切除椎間盤突出部分,但是椎間盤部分切除減壓能減少椎間盤突出物的數量並彈性回縮,使症狀緩解後消失。

方法

C型臂X光機引導下,利用一套穿刺引導系統經皮穿刺達到椎間盤中央,再經此送入髓核切除器,將髓核切割、沖洗、吸出融為一體。一般治療過程15-20分鐘。
圖片圖片

特點

1、椎後路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M.E.D),2、頸椎間盤切吸技術:

適應症

手術適應證 1、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由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神經根型和交感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用正規保守治療無效,,2、椎間盤突出在0.5 cm以內,3、無椎間盤脫出及黃韌帶肥厚導致的頸椎管狹窄;4、無骨性頸椎管狹窄及無後縱韌帶骨化。

術後處理

術後除常規抗炎、脫水及神經營養處理外,患者平臥24 h後在頸托保護下自由坐起或離床活動。頸托保護4~6周后即可去除。囑患者術後1個月、3個月、6個月複查並隨訪。

併發症的預防

嚴格按規程操作是減少併發症發生的關鍵:(1)單個椎間隙局麻藥劑量控制在1 ml以內,過多使用麻醉藥可對喉返神經造成暫時性聲音嘶啞;(2)注意保持進針路線的正確性,椎間盤穿刺入點應在頸長肌內側,椎間盤前方中外1/3處。以防過於偏內而損傷氣管、食管及喉返神經,過外損傷頸血管;(3)用力擠壓皮膚達椎體表面,可達到部分分離血管、神經等組織的作用。對於頸前軟組織較厚者,當手指擠壓皮膚難以達椎體表面時,可用止血鉗在兩指間向後將標記點皮膚固定在椎間隙表面,並向上下稍分開止血鉗,在止血鉗之間向椎間盤前外側穿刺;(4)切取髓核時必須在C臂監視下進行,切記椎間盤切除器械不能超過椎體後緣;(5)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椎間隙感染,手術應在手術室或專門介入手術室進行。

前景

目前,國內外對頸椎間盤突出症採用開放性手術治療的方法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開放手術的創傷相對較大,且有加重頸椎的失穩及加快相鄰節段椎間盤退變等併發症,患者難以接受。筆者認為套用經皮頸椎間髓核切吸術對頸髓無干擾,不破壞頸椎後部結構,對椎管內組織無直接干擾,只要嚴格選擇適應證,可達到去除病因,又不增加創傷且併發症少的目的,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對有適應證者是一種有效治療方法,應予推廣。

切吸術治療原理和技術優勢

1、治療原理:通過椎間盤纖維環小開窗,切除部分髓核組織,使椎間盤內壓降低,緩解對神經根及椎間盤周圍痛覺感受器的刺激,從而達到盤內減壓消除症狀為目的。其作用機理有三個方面①減少椎間盤內的內容物;②降低椎間盤內壓力;③改變椎間盤的突出方向。
2、穿刺途徑:安全三角入路盤內穿刺
3、適應症為:膨出型或包含性突出型;脫出型、游離型不宜。
4、技術優勢:與開放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不干擾椎管內結構、操作簡單的優點。

簡介

多數腰突症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緩解或治癒,僅10%~15%的病人需要手術治療。那么腰椎間盤突症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有哪些?(1)診斷明確,病史超過半年,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屢次發作,經正規系統的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應及早手術治療,以減輕痛苦。(2)症狀明顯,疼痛劇烈,經正規系統的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者。(3)合併有其它原因的腰椎管狹窄,需行椎管手術探查的患者。 (4)椎間盤中央型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出現明顯的馬尾神經受壓的症狀,影響大小便功能,經正規系統保守治療無效者。電動式經皮穿刺頸、腰椎間盤切吸技術目前已逐漸被淘汰。經皮雷射椎間盤減壓術(PLDD) PLDD利用雷射汽化導致椎間盤空化、降低椎間盤內壓力而緩解疼痛,適應證包括纖維環完整的包含型椎間盤突出伴與椎問盤病變節段相符的根性症狀,對非包含型或游離型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等則不宜行PLDD。其併發症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