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前用量標準

切前用量標準是切削時各運動參數的總稱,包括切削速度、進給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與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關係的刀具壽命(見金屬切削原理),一般分為該工序單件成本最低的經濟壽命和最大生產率壽命兩類。按前者選擇的切削用量稱為最低成本切削用量,這是通常使用的;按後者選擇的切削用量稱為最大生產率切削用量,一般在生產任務緊迫時使用。
對於保證加工質量、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選擇切削用量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刀具和工件的材料、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刀具壽命、工具機功率、工具機-工具機夾具-工件-刀具系統的剛度以及斷屑、排屑條件等。最早研究切削用量的是美國人F.W.泰勒,他從1880年開始對單刃刀具的切削進行了 26年(5萬次)科學試驗,總結出切削用量與刀具壽命、工具機功率和切削液等因素相互影響的規律,從而推動了當時工具機和刀具技術的重大改革。此後,不少國家在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中積累的典型切削數據大多彙編成冊,供操作人員查閱和參考;或把這種大量數據存儲在電子計算機中成為切削數據中心(庫),可為用戶隨時提供切削用量方面的諮詢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