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之殤:張愛玲創作心理再審視

分離之殤:張愛玲創作心理再審視

《分離之殤:張愛玲創作心理再審視》是2010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清

基本介紹

  • 書名:分離之殤:張愛玲創作心理再審視
  • 作者何清
  • ISBN:9787564308391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分離之殤:張愛玲創作心理再審視》通過研究童年創傷性經歷、自戀傾向等對作家創作的影響,分析了張愛玲創作的心理底色和創作心理動力,深入探討了張愛玲藝術世界的建構,並以“房子”“花”“月”等意象為例,對張愛玲藝術符碼進行解壓,對張愛玲創作心理進行全面審視。

作者簡介

何清,女,1986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現任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文藝學副教授,持證心理諮詢師。主要教學和科研方向為文學理論、文藝心理學、文學批評和影視評論。在國內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編著《詩意之鹽——唐代鹽詩輯釋》一書,主持省廳級重點科研項目“鹽與唐代詩歌研究”,負責四川理工學院精品課程“文學理論”,主研各級各類研究課題4項。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回憶永遠是惆悵的”——創作個性心理底色分析
第一章 審美體驗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第一節 體驗使社會生活成為文學的創作對象
第二節 體驗使客體顯露出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
第三節 審美體驗使文學作品的意蘊深化,獲得讀者認同
第二章 張愛玲的童年缺失性體驗與創作
第一節 童年體驗與藝術創作
第二節 安全感缺乏——荒涼色調
第三節 渴求與懷疑——焦慮書寫
第四節 分離之傷——理想化防禦
第三章 作家創作個性的基本建構概述
第一節 作家日常人格個性的形成
第二節 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和表現
第四章 從張愛玲的日常個性透視其創作個性
第一節 “一個行頭考究的愛情故事”——華麗家族遺留的風範
第二節 “人,是最拿捏不穩的”——人性的悲觀
第三節 “我一直就是小報的忠實讀者”——敘事主題的解構
第四節 繽紛意象——敘事的獨特魅力
第五章 余華與張愛玲的童年創傷性經歷對創作影響的相似性
第一節 童年經歷與余華創作心理的建構
第二節 “血”與“死亡”意象的心理解讀
第二部分 “出名要趁早”——創作心理動力分析
第六章 聽“水仙”講故事——從自戀傾向看張愛玲的創作
第一節 自戀與文學藝術創作
第二節 自戀傾向與張愛玲的創作
第三節 “水仙”的身世
第七章 “恫恫的威脅”——時間焦慮與張愛玲的創作
第一節 時間焦慮與藝術活動的關係
第二節 張愛玲作品中時間表述分析
第八章 愛的渴求恨的書寫——以《茉莉香片》為例
第一節 閱讀到的故事
第二節 品味到的“真實”
第三節 愛恨交織的虛構
第三部分 “會說是非的女狐子”——藝術世界的建構
第九章 “陰陽交界處”——昏暗的家庭敘事
第一節 自私冷酷的父母
第二節 血脈相軋的家庭成員
第三節 灰色病態的子女
第四節 張愛玲家庭書寫的意義和同類比較
第十章 “花凋”——女性形象和命運刻畫
第一節 “綠蜘蛛”、“白蜘蛛”——女性形象的錯位與醜怪
第二節 “她是一座沒有點燈的塔”——女性靈魂的空洞
第三節 “她像個焦憂的小母雞”——女性的存在焦慮
第四節 “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女性的瘋狂與反抗
第十一章 “艷異的空氣的製造與突然的跌落”——在傳奇的世界裡
第一節 “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
第二節 以“傳奇”的方式書寫平凡人生
第三節 文的自覺與評論和反評論
第十二章 濃墨重彩畫靈魂絢爛華麗說蒼涼——張愛玲作品的色彩語言解讀
第一節 每個靈魂都有色彩
第二節 每樣色彩都有寓意
第三節 每種寓意都指向蒼涼
第四部分 “意象對話”張愛玲——藝術符碼的解壓
第十三章 房子——空洞的容器與孤絕之所
第一節 “藍天下的小紅房”——依戀
第二節 “陰陽交界的邊”——逃離
第三節 “沒有光的所在”——空洞與棄絕
第四節 “我的心是所公寓房子”——反叛
第十四章 欲望與壓抑的表達——張愛玲作品的“花”意象解讀
第一節 殘缺之花:依賴和虛弱的靈魂寫照
第二節 恐怖之花:環境和人物心理的暗示
第三節 欲望之花:本能欲求的壓抑變形
第十五章 月——拒絕與被拒絕的冷冰
第一節 “像石印的圖畫”——愛的失落與淒涼
第二節 “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女性的壓抑與瘋狂
第三節 “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命運的掙扎與輪迴
第十六章 冷脆與玄虛的世界——“鏡像”下的人性暴露
第一節 “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隔膜與壓抑
第二節 “沒有一種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冷脆與玄虛
第三節 “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自憐自艾
第十七章 “一切音樂都是悲哀的”——張愛玲意象世界的背景設定
第一節 “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如影隨形的命運
第二節 “鑼鼓是不問情由,劈頭劈腦打下來的”——人生如戲
第三節 “蘇三不要哭”——唱出心中的蒼涼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