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蔥疫病分布較廣,局部地區發生分布,通常在春、秋雨後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蔥疫病
- 主要危害作物:分蔥,細香蔥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以幼嫩時期發病重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侵染循環,發病條件,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生理生化特徵 : 病菌生長溫度12-36℃,適宜溫度25-32℃。
分布 : 分布較廣,局部地區發生分布,通常在春、秋雨後發生。
形態特徵
病菌孢囊梗由氣孔伸出,梗長多為l00μm。梗上孢子囊單生,近圓形至橢圓形,頂端有明顯的乳狀突起,大小為23-30μm×19.5-25μm。卵孢子淡褐色,球形,直徑20-22.5μm。厚垣孢子微黃色,球形,直徑20-40μm。
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絲體隨病殘體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及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萌發後產出芽管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發病。發病後在病部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使病害進一步擴展蔓延。
發病條件
高溫高濕利於發病,通常在陰雨連綿的雨季易發病,地勢低洼、田間積水或種植過密、植株生長茂密的地塊發病嚴重。
危害症狀
多從葉片頂端開始侵染,初在葉片上形成灰白至灰綠色近橢圓形病斑,以後發展成較大的白色枯斑,短期內致葉尖壞死乾枯。空氣潮濕,在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霉狀物。隨病害發展,病株壞死腐爛。空氣乾燥,病害停止發展病株表現乾尖,嚴重時葉片由上向下逐漸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田間菌源。
2.重病地塊實行與非蔥蒜類蔬菜2年以上輪作。
3.選擇地勢高燥的壤土種植,採用高壟或高畦方式栽培。合理密植,合理配合施肥。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