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軌道對稱守恆方法是抓住分子軌道對稱性這一關鍵,憑藉分子軌道(或組態)相關圖來推斷基元反應進行的條件和方式,進而研究化學反應機理的一種理論方法。是美國學者伍德沃德(Woodward)和霍夫曼(Hooffmann)套用量子化學的觀點對大量有機化學反應的規律性,特別是反應條件的選擇性及反應產物的立體化學專一性方面的規律做出科學地總結與概括,於1965年提出來的。是量子化學的重大進展,使量子化學進入研究分子的動態性質和化學反應的新階段。它把化學反應過程視為分子軌道重新組合的過程,強調了分子軌道及其對稱性對反應進行的難易程度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分子總是以保持其軌道的某些對稱性不變的方式發生反應。因此,對於一個預想的反應方式,只要研究清楚作用物和產物分子軌道的對稱性質,即可判斷這種反應方式是否有利,得到某種反應產物是否可能的定性結論。這樣,可以免除複雜的量子化學計算,只要從分析反應物與產物的分子軌道圖象入手研究反應機理,便可判斷反應的進程,所以比較方便和直觀。最初,主要用來討論有機的電環合、環加成及σ遷移反應。目前,它已被廣泛套用到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及催化等各個領域。但是該法一般只適用於共軛體系基元反應,故對機理不清或複雜的反應還有很多例外,特別是涉及到激發態之間的光化學反應時,仍無法預測。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唐敖慶教授等分析和總結前人的工作成果,引入反應坐標參量,並提出估計反應活化能的方法,把分子軌道對稱守恆方法提高到半定量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