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利益論:兼析在我國的發展與利用》是2002年11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寧。
基本介紹
- 書名:分享利益論—兼析在我國的發展與利用
- 作者:劉寧
- ISBN:7-309-03406-6
- 頁數:278頁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開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 劉寧 著 | ||
定價: | 18.00元 | 頁數: | 278頁 |
ISBN: | ISBN7-309-03406-6/F.743 | 字數: | 233千字 |
開本: | 32 開 | 裝幀: | 平裝 |
出版日期: | 2002年11月 |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五章對勞動力資本所有者參與剩餘收益分享的利益問題作了深刻剖析。第一章論述了分享利益論的理論依據,第二章闡述了現代西方的分享經濟理論,第三章講述了分享利益制度安排;第四章說明了分享利益理論在我國的發展,第五章進一步分析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與分享利益。
本書適合各大專院校經濟等專業師生,經濟協論工作者。
本書適合各大專院校經濟等專業師生,經濟協論工作者。
圖書目錄
導言
0.1 研究的緣起
0.2 研究的意義
0.3 框架結構
0.4 新的探索
第1章 分享利益論的理論依據
1.1 生產要素的收益分配理論孕育了分享利益的萌芽
1.1.1 生產要素價值論為分享經濟提供了理論依據
1.1.2 生產要素論已經隱含了分享利益的因素
1.2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是分享利益論的理論基礎
1.2.1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分享利益論的前提
1.2.2 剩餘價值論——分享利益論的理論基礎
1.2.3 利潤概念掩蓋了分享利益的淵源
1.3 分享利益的產權解釋
1.3.1 物權所有者的產權收益分享
1.3.2勞動力產權的分享利益
1.4 分享利益概念的界定
1.4.1 資本邏輯的矛盾
1.4.2 人力資本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1.4.3 勞動力資本
第2章 現代西方的分享經濟理論
2.1 分享利益論的基礎
2.1.1 企業家獲取利潤的四位一體理論
2.1.2 工人與資本家分享剩餘說
2.1.3人力資本在管理革命中的實踐
2.1.4 西方的分享經濟學
2.2 西方分享經濟的形式
2.2.1 利潤分享制
2.2.2 員工持股計畫
2.2.3 勞力管理合作制
2.2.4 工人自治
2.2.5 有差別的勞動資本合夥制
2.3 分享經濟中的職工股份制趨勢
2.3.1 股份制企業的剩餘收益分配
2.3.2 利潤分享制是職工股份所有制的基礎
2.3.3 融資的需求吸引企業推行職工股份所有制
第3章 分享利益制度安排
3.1 分享利益制度起源
3.1.1 分享利益制度的界定
3.1.2企業剩餘收益的分享主體
3.2 分享利益制度的功能
3.2.1 制度約束與激勵的一般含
3.2.2 分享利益制度的約束與激勵
3.3 分享利益制度的設計
3.3.1 分享利益制度設計的原則
3.3.2 分享利益制度的構架
第4章 分享利益理論在我國的發展
4.1 勞動力性質與利益分享
4.1.1 我國勞動力性質
4.1.2 從產品型按勞分配到商品型按勞分配:勞動者分享剩餘方式的演變
4.1.3 工資加利潤分享的按勞分配形式
4.2 分享利益制度在我國的演進
4.2.1 分享利益的萌芽——承包制
4.2.2 分享利益的進一步發展——租賃制
4.2.3 分享利益的日趨完善——股份制
4.3 分享利益制度在我國的新發展——股份合作制
4.3.1 股份合作經濟中的分享利益論
4.3.2 股份合作經濟中的分享利益主體間的關係
4.3.3 股份合作制實現分享利益的形式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第5章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與分享利益
5.1 國有企業改革所面臨的分享利益問題
5.1.1 政企不分導致分享利益主體間利益關係界定模糊
5.1.2 國有制分享利益實現方式的局限性
5.1.3 人力資本所有者的勞動貢獻與企業績效分離
5.2 國有企業中的利益分享模式
5.2.1 分享利益的關鍵在於產權明晰
5.2.2 國有企業的剩餘收益分享制度
5.3 國有企業中員工人股與利益分事理論
5。3.1 從員持股到員工入股
5.3.2 員工入股企業中的企業家
5.3.3 員工入股與企業制度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
0.1 研究的緣起
0.2 研究的意義
0.3 框架結構
0.4 新的探索
第1章 分享利益論的理論依據
1.1 生產要素的收益分配理論孕育了分享利益的萌芽
1.1.1 生產要素價值論為分享經濟提供了理論依據
1.1.2 生產要素論已經隱含了分享利益的因素
1.2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是分享利益論的理論基礎
1.2.1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分享利益論的前提
1.2.2 剩餘價值論——分享利益論的理論基礎
1.2.3 利潤概念掩蓋了分享利益的淵源
1.3 分享利益的產權解釋
1.3.1 物權所有者的產權收益分享
1.3.2勞動力產權的分享利益
1.4 分享利益概念的界定
1.4.1 資本邏輯的矛盾
1.4.2 人力資本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1.4.3 勞動力資本
第2章 現代西方的分享經濟理論
2.1 分享利益論的基礎
2.1.1 企業家獲取利潤的四位一體理論
2.1.2 工人與資本家分享剩餘說
2.1.3人力資本在管理革命中的實踐
2.1.4 西方的分享經濟學
2.2 西方分享經濟的形式
2.2.1 利潤分享制
2.2.2 員工持股計畫
2.2.3 勞力管理合作制
2.2.4 工人自治
2.2.5 有差別的勞動資本合夥制
2.3 分享經濟中的職工股份制趨勢
2.3.1 股份制企業的剩餘收益分配
2.3.2 利潤分享制是職工股份所有制的基礎
2.3.3 融資的需求吸引企業推行職工股份所有制
第3章 分享利益制度安排
3.1 分享利益制度起源
3.1.1 分享利益制度的界定
3.1.2企業剩餘收益的分享主體
3.2 分享利益制度的功能
3.2.1 制度約束與激勵的一般含
3.2.2 分享利益制度的約束與激勵
3.3 分享利益制度的設計
3.3.1 分享利益制度設計的原則
3.3.2 分享利益制度的構架
第4章 分享利益理論在我國的發展
4.1 勞動力性質與利益分享
4.1.1 我國勞動力性質
4.1.2 從產品型按勞分配到商品型按勞分配:勞動者分享剩餘方式的演變
4.1.3 工資加利潤分享的按勞分配形式
4.2 分享利益制度在我國的演進
4.2.1 分享利益的萌芽——承包制
4.2.2 分享利益的進一步發展——租賃制
4.2.3 分享利益的日趨完善——股份制
4.3 分享利益制度在我國的新發展——股份合作制
4.3.1 股份合作經濟中的分享利益論
4.3.2 股份合作經濟中的分享利益主體間的關係
4.3.3 股份合作制實現分享利益的形式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第5章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與分享利益
5.1 國有企業改革所面臨的分享利益問題
5.1.1 政企不分導致分享利益主體間利益關係界定模糊
5.1.2 國有制分享利益實現方式的局限性
5.1.3 人力資本所有者的勞動貢獻與企業績效分離
5.2 國有企業中的利益分享模式
5.2.1 分享利益的關鍵在於產權明晰
5.2.2 國有企業的剩餘收益分享制度
5.3 國有企業中員工人股與利益分事理論
5。3.1 從員持股到員工入股
5.3.2 員工入股企業中的企業家
5.3.3 員工入股與企業制度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