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安仁(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

刀安仁(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刀安仁(1872—1913),雲南乾崖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前往印度、日本考察,受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回國後在家鄉從事革命工作。1906再次東渡日本,結識孫中山宋教仁等革命黨人,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27日領導發動騰越起義。1912年遭袁世凱陷害被捕。雖經孫中山、黃興全力營救獲釋,但已遭受嚴重摧殘,1913年在北京病逝,終年41歲。孫中山題寫輓聯:“邊塞偉男,辛亥舉義冠遇春;中華精英,癸丑同慟悲屈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刀安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傣族
  • 出生地:雲南乾崖
  • 出生日期:1872年
  • 逝世日期:1913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刀安仁,青年時期多次號召傣、漢、景頗、僳僳、阿昌等族民眾與英國侵略軍進行鬥爭。曾到印度、日本考察資本主義制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回國後在家鄉從事革命工作。1906再次東渡日本與孫中山、宋教仁等革命黨人建立聯繫,成為同盟會早期會員。1907年回國,推行實業計畫,改革文化教育和土司制。1908年雲南河口起義失敗,以其土司衙門作為革命黨人活動據點,準備新的武裝起義。和革命黨人張文光、劉輔國等在騰衝建立革命組織自治同志會,並在1911年9月6日發動騰越(今騰衝)起義,成立滇西國民軍都督府,任滇西國民軍都督府第二都督。辛亥革命後,被袁世凱的中華民國政府逮捕。出獄後被任命為陸軍部咨議。1913年春在北京病逝。與張文光、劉輔國被世人稱為辛亥革命騰越九六起義三傑。

人物生平

刀安仁是盈江乾崖宣撫使第23任土司刀盈廷掌印夫人所生的長子,被稱為“混相”,即傣語“寶石王子”之意,是法定的土司繼承人。刀安仁少年時期其父十分重視他的教育,先後安排了傣族私塾教師刀洛勐和知今鑑古、學問淵博的白族教師蔣桂對刀安仁進行教育,使其知書達理,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期間緬甸國王嫡長孫莽達拉疆括因緬甸被英國殖民軍占領,國破家亡抵抗挫敗後,退守到盈江乾崖刀安仁家進行避難,在與刀安仁接觸中交談了緬甸國家被淪為殖民地的經過後,讓年幼的刀安仁懂了國家落後就要被人欺負,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從而樹立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1891年,年僅19歲的刀安仁承襲了土司職成為乾崖第24任宣撫使。就在這一年,英帝國主義為擴大殖民統治,入侵了盈江鐵壁關地區(今 屬緬甸)。眼見國土淪喪,為保衛祖國領土,刀安仁徵調四五百名土司兵到盈江鐵壁關地區大青樹安營紮寨,採用“七里蜂護窩”戰術,痛擊入侵英軍,取得重大戰果,保衛了祖國領土。1893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見武力不能達到目的,就以勘界為由,暗地把漢龍關的界碑移到我國境內,企圖以“合法手段”達到侵占我國領土的目的。刀安仁隨父親刀盈廷為落實漢龍關界碑的遺址,不辭艱辛,奔走300多里,終於查證確認了漢龍關在勐卯正南的位置,為1894年中英續簽滇緬條款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1898年英帝國主義加緊策劃侵占我國領土,大舉入侵我國鐵壁關、虎據關地區,刀安仁依託大青樹營盤,堅持了八年之久的抗英鬥爭,給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保衛了祖國的領土。但就在這一年,在中英進行滇緬邊界會勘中,清朝廷派出昏庸無能的官員劉萬勝擔任勘界負責人與英方談判,在英帝國主義者的利誘威脅下,劉萬勝賣國求榮,聽任洋人擺布,將屬於我國領土的鐵壁、虎據、天馬、漢龍四關大片國土拱手讓給英帝國主義者,使刀安仁和各族民眾浴血奮戰8年的反抗英國侵略者鬥爭的成果毀於一旦,刀安仁悲憤至極,仰天長嘆“小民尚知守土,朝廷卻忍辱求榮,如斯沉淪,國將不國!”。
刀安仁塑像刀安仁塑像
面對腐敗透頂的清朝廷,刀安仁日思夜想,尋求救國富民的良策。1905年刀安仁毅然出走,到印度、緬甸考察學習。在緬甸期間,經華商丘仁恩介紹,結識了受革命黨人思想影響的《仰光新報》經理莊銀安等人,接受了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思想,決心以舉兵滇邊為已任,回國組織滇西起義。刀安仁回到乾崖後,立即創辦軍國民學校,聚集力量,培養人才。這時革命黨人秦力山來到乾崖,與刀安共商反清大計。秦力山見刀安仁胸懷宏圖大略,讚揚他是難得的革命鬥士,力促他東渡日本留學學習,並定了介紹信舉薦他到日本與孫中山、黃興聯繫。刀安仁把土司職務委託三弟刀安善代辦,瞞著重病的老父親,率領刀安文等十多個傣族青年男女經由緬甸八莫、仰光、香港沿途考察,歷時近5 個月才到了日本。刀安仁到日本東京後,就立即拿著秦力山的介紹信,找到了孫中山、黃興,向孫中山、黃興表明了要求加入同盟會,堅決反對滿清朝廷的決心。經孫中山多方審查和考慮,認為刀仁是少數民族傣族人民的領袖,又是抗英英雄,對創立民主共和十分有利,決定吸收他加入同盟會。於公元1906年5月31日,由呂志伊介紹,孫中山主盟,吸收刀安仁和刀安文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在當時的“中國同盟會最初三年的會員名冊”中,雲南省會員有21個,刀安仁兄弟是其中的兩個。刀安仁加入同盟會後,更加堅定了反對清朝統治的決心。刀安仁在日本留學期間,除在東京參加法政大學速成法政科學習外,在孫中山、黃興的介紹下,刀安仁又結識了吳玉章、居正、寧教仁、胡漢民、李根源等人,並和宋教仁多次專談了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及開展革命起義的問題。按照孫中山等人在東京起草的《革命方略》,提出了要回到乾崖籌辦發動武裝起義的計畫,得到了孫中山、黃興等人的支持,刀安仁通知家中拍買了官租先後籌集了7萬多銀元,除用於購買起義槍枝、生活及留下回家的路費外,全部捐贈給了同盟會作為革命活動經費,於1908年幾經輾轉,又回到了乾崖。
刀安仁回到乾崖後,一方面大力舉辦實業,一方面組織反清鬥爭。同年5月天淵之別 人楊振鴻一行在新加坡晉見孫中山,擬定了“滇西革命以騰(沖)、永(昌)入手”的策略,並帶回《革命方略》。隨之中國同盟會仰興分會決定把乾崖作為滇西起義的前線指揮點,建立同盟會幹崖支部。繼後,刀安仁與張文光、劉輔國決定,建立同盟會外圍組織—騰越自治會,刀安仁任組長。與此同時,刀安仁奉命在乾崖組織敢死隊。敢死隊一支由楊振鴻帶往保山,會合何畏舉行永昌起義。當刀安仁得知起義被人告密後,又立即派出由刀椿庭率領的另一支敢死隊前往增援,因軍機泄漏起義失敗。
永昌起義失敗後,刀安仁安排好善後事宜,於1910年再次東渡日本。這次來到日本,一方面與東亞公司交涉舉辦實業事宜,另一方面找孫中山面策推翻清朝計謀。6月中旬刀安仁晉見孫中山並與之長談得到孫中山的深刻教誨和面授 機宜,立即回到乾崖繼續組織武裝起義。7月,在乾崖新衙門召開會議,騰越張文光、劉輔國參加,決定於農曆九月初六發動騰越起義。中國同盟會仰光分會同意起義計畫,並派出專人將《革命方略》和“滇西國民軍都督府”印鑑送達刀安仁。九月初六日,由刀安仁帶領的傣、景頗、 阿昌、僳僳、德昂、漢等各族人民組成的滇西國民軍總計9個營800多人,晝夜兼程趕到騰越,打響了雲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滇西騰武裝越起義按照原計畫獲得一舉成功,成立了滇西國民軍都督府,公推刀安仁、張文光為都督。接著,刀安仁傾其家產,籌措大量軍費,支援起義軍向縱深發展。
正當革命蓬勃發展之時,刀安仁遭袁世凱暗算,被捕入獄,後經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合力營救得以出獄,但身心遭到嚴重摧殘,從此臥病不起,1913年2月在北京病逝,年僅41歲。噩訊傳來,孫中山深表痛惜,致挽云:“中華精英,邊塞偉男”,北京政府追謚他為上將軍銜。刀安仁力主改革土司制度,創辦學校,發展傣族文化,引進科學技術、開辦種植業、加工業、取得了許多成就。他於1904年從新加坡引種的橡膠樹,至今還存活一株,被稱為“中國橡膠母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