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伊入寇

刀伊入寇

公元935年高麗新羅,並於翌年統一朝鮮半島南部。高麗為謀求恢復朝日國交,公元937年至公元1051年的百餘年間曾多次遣使,終未能達到目的,但一如從前,高麗私商頻繁到九州貿易,日商去高麗的也絡繹不絕。

基本介紹

簡介,事後,

簡介

史載,僅公元1073年至公元1093年的20年間,日商去高麗的就有28次。9世紀下半期北九州沿海一帶開始遭到來自新羅的小股海盜騷擾。公元977年10月來自高麗方向的海盜(根據東北亞大陸各民族的社會狀況以及對馬海岸周邊的地理條件, 很可能也是由東北亞大陸經朝鮮半島周轉的狩獵民族領導的 )入侵, 筑前、築後、薩摩等沿海地帶皆受其害,奄美島受害尤重。
繼高麗海盜之後,寬仁3年(公元1019年)3月刀伊人大舉來襲。“刀伊”,朝鮮語系“外藩”意。通說刀伊人是散布在中國東北地方和朝鮮半島東北部女真人的一支,同高麗有貿易往來,自11世紀開始在半島東海岸一帶進行海盜活動。這年3月刀伊人乘50條船襲擊對馬,至4月進襲壹岐、怡土郡、博多、長崎和肥前等地。當時只以搜刮農民為能事而無抵禦外侮能力的中央權貴們聞訊大駭,毫無辦法。這支刀伊海盜最後還是被日本地方武裝擊退了。日本居民被殺463人,擄走1280人,後來高麗海軍在海上擊敗了這支海盜,送回被擄日人259名。
另有記載日本寬仁年間,日本的北九州遭到來自朝鮮半島的不明軍隊的襲擊。來襲方國籍不明,只知道名喚刀伊。其實刀伊來源於朝鮮語的音譯,指的是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從時間上來看,想必是契丹人的一支是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 根據《朝野群載》所收錄的寬仁三年四月十六日太宰府向日本朝廷上報的解文以及《小右記》的記載:
我國宋真宗天喜三年、日本寬仁三年(1019年)三月二十八日,一個擁有五十餘艘船的船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對馬,快速攻占了對馬、壹岐兩島,殺死壹岐守藤原理忠,並將島上居民全部殺光。四月七日,刀伊軍由北九州筑前怡土郡絲島登入。由於措不及防,相鄰的志摩、早良諸郡郡司地頭們亂作一團,連組織防禦的行動都沒有,紛紛逃離莊園。刀伊軍每攻下一地,便在掠奪物資之後,將房屋燒毀,之後才大搖大擺地離去。對於俘虜,刀伊軍將其中的老人和兒童就地處死,然後把精壯青年用船運走,充作奴隸。地方豪族文室忠光趁一支刀伊軍不備,率部反擊,射殺數十人。第二天,刀伊軍的掠奪方向轉到了那珂郡的能古島。九日早晨,博多警固所派遣大藏種才領軍迎擊侵入附近的一股刀伊軍。種才率手下十餘人用弓箭將敵軍射退。十日,由於海上突然起了風浪,刀伊軍和太宰府軍都沒有軍事行動,一日無事。十一日,天未亮,太宰府就秘密派遣回過神來的早良郡、志摩郡的守軍前往守備船越津碼頭。第二日,戰事再開,豪族首領財部弘延單騎至刀伊軍駐地轅門前彎弓搭箭,射殺刀伊軍四十餘人後返回本陣。刀伊軍大恐,軍心渙散,無力再戰,遂自海路敗退,太宰府軍乘勝駕船三十餘艘追擊。刀伊軍逃往肥前松浦郡。當地豪族集結鄉里迎擊,射倒數十人,刀伊軍再次逃到海上。沿海游弋數日,見海岸處處戒備森嚴,在船越津碼頭的太宰府軍也嚴陣以待,無奈,逃往外海遠去。至此,持續十餘日的“刀伊入寇”事件結束。
刀伊入寇刀伊入寇
後來通過審問俘虜才知道來犯者不是高麗軍,而是叫做刀伊的異族。但根據《細小右記》的記載,俘虜中也有不少高麗人,可見襲擊太宰府的是一支契丹朝鮮混合部隊,這與後來入侵日本的蒙古軍在性質上是一樣的。

事後

此次事件因在日本朝廷的對敵詔書下達之前就將敵人擊退,因此對於此次作戰中立下戰功的人員並不想進行褒賞。對太宰府權帥藤原隆家等有功之人的封賞也是在藤原實資等人堅持下才得以進行。
寬仁六年,高麗來犯,文室善友將其擊退,此役再一次引發了平安朝廷對大陸勢力侵入九州的恐懼。為了加強九州沿海的防禦力量,於是分別在壹岐和對馬設定了鎮守府,當地豪族大藏種材擔任壹岐守,京都貴族藤原政則被派到對馬島擔任對馬守,分別負責壹岐和對馬的守備。
從當時的一些關連文書來看,日本當局想必是非常的緊張。平安朝廷要求太宰府收集攻擊方的諸如船的構造、裝備、戰法戰術等情報,一改此前對外界不聞不問的態度。
在高麗軍勢侵入北九州的同時,南方的南蠻(奄美島人)也侵入南九州。而刀伊所用的集團戰法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不但沒有見過,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當嘗到了厲害之後才慌忙的收集情報。當時的太宰府給幕府的上解文說:“耀刃奔騰,次帶弓矢,前陣二,三十人持鉾或刀,後陣持弓箭者七,八十人相隨,相從如此,一二十隊,登山絕野。”《小右記》記載:“四月二十五日,賊(刀伊軍)合戰每人持盾,前陣者持鉾(短刀),次陣持大刀(長刀),再次陣弓箭者,箭長一尺余許,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隊,最後列弓矢隊,一陣約計二十隊編成。”
雖然反抗刀伊入侵的戰爭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但是這種勝利的取得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特別是刀伊人的集團戰術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具有多么大的震撼力可想而知。日本開始了對集團戰法的重視,雖然這並沒有完全改變日本國內的戰爭形態,但是對於後來“元寇來襲”事件中,幕府軍能夠很快適應蒙古騎兵的集團衝鋒戰術而固守沿海陣地(知道是颱風多發的季節而靜待颱風的來臨?!)卻起到了一些思想準備作用--大陸騎馬民族是善於使用這種集團戰術的。
當然,太宰府軍事防禦力量的薄弱,並不僅僅是武器的相對落後,以及戰法的不合時宜,而更關鍵的是太宰府的官僚機構本身的效率低下。當時在太宰府仕官的官僚,主要是兩類人:當地的地方豪族和京城下派來的貴族,前者的代表是菊池氏(具體情況可以參考在下所作的<九州群雄·菊池氏>)和宗像氏,後者的代表則是藤原姓者,例如發動了“藤原純友之亂”的藤原純友之輩。
無論怎么說,“刀伊入寇”是日本本土歷史上第一次受到來自大陸的大規模的武力威脅,故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一騎打的作戰方式漸漸的稀少,雖然還不時有這種充滿浪漫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的事例出現於史籍(比如第4次川中島合戰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的單挑),但律令制下以健兒制、選士制為基礎的軍團軍制卻完全的確立了起來,各軍團在統領的指揮下統一行動,不會再有此前那樣原始的各自為戰、單挑獨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