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穎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出穎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②。
長淮忽迷天遠近③,青山久與船低昂④。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⑤。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蒼⑥。

作品注釋

①穎口——今安徽壽縣西正陽關。穎水由穎上縣東南流至此入淮,春秋時謂之穎尾。壽州——州治在今壽縣。
②秋興——因秋而起的感懷。
③長淮——長長的淮水。
④這句說:遠處水天相連,因而產生天忽近忽遠的錯覺;而船忽高忽低,人在動盪不定的船上所見的青山,也是起伏不定的。
⑤棹——船漿。黃茅岡——泛指長有黃草的山岡。
⑥故人——指送行人。

作品簡析

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舊曆六月,東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館出任杭州通判。七月離開汴京,歷穎州,十月出穎口,入淮水,折而東行,至壽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這首詩是他赴杭途中由穎入淮初見淮山時所作。這是一篇拗體律詩,東坡名作之一。
拗體律詩首創於杜甫,用以追求一種不凡的藝術境界。蘇軾此詩寫得蘊藉淡遠,蒼茫一片,微含愁意,與此時期雄傑奔放、直抒胸臆的主體詩風相比,別有一番意趣。清人評為“有古趣兼有逸趣”。蘇軾晚年曾重新抄寫此詩,大概此詩的風格更與他晚年的詩風相近。

作者簡介

蘇軾
  (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蘇軾像蘇軾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