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次序效應

出生次序效應(birth order effect)阿德勒人格理論術語。指由於出生次序不同,父母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由此形成孩子不同的人格和行為特點的現象。詳“出生次序”。

美國犯罪學家奈在1958年“嚴重的少年犯罪人”研究中認為,排行最小和排行中間的孩子都超過常規狀態下的比例數。排行中間的孩子之所以更可能產生少年犯罪,是因為他們最需要得到關心,但卻往往最不容易得到父母的關心與疼愛。父母通常把大部分時間、精力花在生理、心理都更不成熟、需要更多照顧的排行最末孩子身上,而年長的孩子自己本身更有能力照管自己和贏得父母的疼愛,通過欺負排行居中的弟妹獲得某些好處等,因此排行居中的孩子被家庭無意中忽視而被擠入少年犯罪團伙成員之中,使他們從少年犯罪團伙中尋求關心,證實自己的價值和獲得社會成員的讚許。對於出生次序與少年犯罪之間的聯繫,尚無一致的觀點,仍處於繼續探討研究之中。出生次序對人格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單純以此解釋人格是不全面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