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棧(詩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棧》是清代詩人張問陶(1764—1814)的作品,“棧”即棧道,在絕險處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古時,沿三峽由陸路人川及由陳倉(今寶雞)越秦嶺人川,沿途都修有棧道。詩中所寫的“出棧”是詩人從陝西陳倉到四川梓潼縣送險亭。

另外,出棧也是計算機中的術語,棧是一種先進後出的數據結構(FIFO),只能在棧的一端進行進棧出棧操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出棧》
  • 創作年代:清
  • 作者:張問陶
原文,賞析,作者簡介,計算機中的一種數據結構,

原文

出棧
馬嘶人語亂斜陽,漠漠連阡水稻香。
送險亭①邊一回首,萬峰飛舞下陳倉②。
【注】 ①送險亭:在四川省梓潼縣棧道終點處的一座亭子。②陳倉:在今寶雞市境內,為關中與漢中交通要道。

賞析

詩人本身就是四川人,詩中所寫的該是他的親身經歷。 詩的一、二兩句是寫詩人從京師回四川時走出棧道後的喜悅及眼前所見到的景色。走出棧道,人歡馬叫,欣喜若狂。這時已是紅日依山,夜幕將臨的時候。放眼前程,一片水稻將熟,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從此,危險的棧道已經走完,,將步入坦途了。三、四兩句是補寫來路的險要。送險亭在棧道的終關(也可以說是人川時的起點)。詩人到了送險亭,回頭一望,但見“萬峰飛舞下陳倉”,真是驚心動魄啊! 這首詩的布局別具匠心。按常規,應是歷險在前,喜悅在後,而詩人卻作了相反的安排。這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定勢。人們在大難當前,考慮的是如何戰勝它,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在享受了勝利的喜悅後,撫摸傷口,’才體會出先前的經歷竟是一場惡戰,因而驚心動魂。詩人這樣寫,給人以新奇,給人以欣慰,確是高明。 其次,是修辭手法用得巧妙。

作者簡介

的詩歌創作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人。乾隆末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曾官萊州知府。有《船山詩草》。
張問陶論詩力主性情,與袁枚相似,所謂“詩中無我不如刪”(《論文八首》),“寫出此身真閱歷”、“好詩不過近人情”(《論詩十二絕句》)。他的詩作抒發感情也有自由解放的精神,如中國古代詩歌很少對夫婦之間親昵的感情生活作正面的描寫,而張問陶卻對此無所忌諱。《車中贈內》之一寫道:
春衣互覆五更寒,鈴語遙遙夢轉安。一笑車箱穩如屋,閉門終日坐相看。
夫婦間的相互愛憐與愛慕,本只是私生活的內容,但詩人覺得這是美麗而動人的,便坦然地把它寫出來。他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和社會的習俗及倫理教條相背,差不多同時寫成的《斑竹塘車中》,先以“車中婦美村婆看,筆底花濃醉墨勻”來誇耀妻子的美麗和自己對這美麗的傾倒,接著便說:“理學傳應無我輩,香奩詩好繼風人。”以自來被鄙薄的香奩詩人的身份鄙薄自以為是的理學家,很明顯地表現出與社會文化傳統相對抗的姿態。
乾隆朝還是清代所謂“全盛”時期,但敏感的文人已經深深地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沉悶和缺乏生氣,以及個人的創造力所遭受的壓抑。張問陶《蘆溝》詩中寫道:“茫茫閱世無成局,碌碌因人是廢才。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弔古金台。”
“無成局”是說社會政治與文化狀態的萎靡,“是廢才”則是自哀和自責。而嚮往自由的精神,常常借著飛動的意象呈現出來。像《出棧》詩所寫“送險亭邊一回首,萬峰飛舞下陳倉”,《醉後口占》所寫“醉後詩魂欲上天”,都是渴望掙脫束縛的意志的寫照。又像《過黃州》:
蜻蛉一葉獨歸舟,寒浸春衣夜水幽。我似橫江西去鶴,月明如夢過黃州。
也是自由飛翔的意象,雖然意境是寂寞而幽寒的。這種精神的躍動不安,在袁枚詩中還較少看到,而到了龔自珍詩中,則又有更兀傲有力的表現。從袁枚、趙翼到黃景仁、張問陶再到龔自珍,對自我的重視和精神擴張的欲望,確實可以看作是一個連貫發展的過程。 在語言藝術上,張問陶的詩大都寫得清淺靈動,追求“百鍊功純始自然”(《論詩十二絕句》)的境界,與袁枚一脈相承。
乾隆後期至道光初期的詩人,尚有黎簡、洪亮吉、彭兆蓀、舒位、王曇等,不一一介紹。至於最為重要的龔自珍,將在本章之末專立一節,將他的文學思想和詩、詞、文合併來說。(清中期文學)

計算機中的一種數據結構

是一種數據結構,出棧是對棧的一種操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