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出塞作》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出塞作
居延城1外獵天驕2,白草3連天野火燒。
暮雲4空磧5時驅馬,秋日6平原7好射鵰8。
護羌校尉9朝乘障10,破虜將軍11夜渡遼。
玉靶角弓12珠勒馬13,漢家將賜14霍嫖姚1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帶。居延:古縣名,在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北部。
- 獵天驕,是說強悍的少數民族首領帶著人馬打獵。天驕,即“天之驕子”,漢代時匈奴恃強,自稱“天之驕子”,即老天爺的愛子。這裡借稱唐朝的吐蕃。
- 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種野草,枯後呈白色,稱白草。連天野火燒,燒起圍獵的野火,與天連在一起了,形容打獵的野火聲勢之大。
- 暮云:晚上的雲彩與煙霧相接。空磧,空蕩無邊的大沙漠。時驅馬:正在賓士的獵馬。
- 磧(qì):沙漠。
- 秋日:秋天的時節。
- 平原:平坦的原野。
- 好射鵰:正好是打獵的時候。射鵰:泛指用箭射空中的禽鳥。雕,鷹類性兇猛。
- 護羌校尉:《漢官儀》曰:護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節以護西羌。”漢代拿著符節保護西羌的武官叫“護羌校尉”,這裡指唐廷守邊的將領。
- 破虜將軍:指漢昭帝時中郎將范明友。當時遼東烏桓反。他帶領兵馬,渡過遼河,平定了這次叛亂。此指唐朝守邊的將領。
- 玉靶角弓:用美玉鑲把柄的劍,用獸角裝飾的弓。玉靶:鑲玉的劍柄。借指寶劍。
- 珠勒馬:馬勒口上用寶珠裝飾,指駿馬。珠勒:珠飾的馬絡頭。
- 漢家將賜:漢朝就要賞賜。這裡指唐廷就要賞賜。
- 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官至驃騎將軍。前後六次出擊匈奴,皆獲勝而歸,得到朝廷封賞。此處借指崔希逸。霍嫖姚:《史記·嫖姚將軍傳》曰:“霍去病為嫖姚校尉。”
白話譯文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漫天燃燒。
暮雲下曠遠的沙漠縱馬飛馳,秋日裡遼闊的平原正好射鵰。
護羌校慰堅守陣地登上障堡,破虜將軍勇猛出擊夜渡遼河。
那鑲玉的劍,角飾的弓,戰馬戴著珠絡頭,朝廷要賜給得勝的將軍:勇如漢朝的霍嫖姚。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寫居延關外長滿白草的廣闊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獵火,吐蕃正在這裡進行打獵活動,這是緊張局勢的一個信號。寫打獵聲勢之盛,正是渲染邊關劍拔弩張之勢。這兩句詩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高適《燕歌行》“單于獵火照狼山”之句,古詩中常常以“獵火”來暗指戰火。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進一步描寫吐蕃的獵手們在暮雲低垂,空曠無邊的沙漠上驅馬馳騁,在秋天草枯,動物沒有遮蔽之處的平原上射獵。這一聯象兩幅生動傳神、極具典型意義的塞上風俗畫,寫出吐蕃健兒那種盤馬彎弓、勇猛強悍的樣子,粗豪雄放;也暗示邊情的緊急,為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這兩句,對仗精工,很有氣勢。“護羌校尉”和“破虜將軍”都是漢代武官名,這裡借指唐軍將士。登障堡,渡遼河,都不是實指,而是泛寫,前者著重說防禦,後者主要講出擊,一個“朝”字和一個“夜”字,突出軍情的緊迫,進軍的神速,表現了唐軍昂揚奮發的士氣,雷厲風行的作風。此聯對軍事行動本身沒有作具體的描寫,而只是選取具有曲型意義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敘說,就把唐軍緊張調動,英勇作戰,並取得勝利的情景寫出來了,收到了詞約義豐的藝術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漢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漢代曾作過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謂崔希逸。這兩句是說,朝廷將把鑲玉柄的劍,以角裝飾的弓和戴著珠勒口的駿馬,賜給得勝的邊帥崔希逸。在詩尾才點出賞功慰軍的題旨,收結頗為得體。
前四句寫邊境紛擾、戰火將起的形勢,刻畫形象,有聲有色,是實寫;後四句便採用虛寫,寫唐軍針對這種緊張形勢而進行軍事部署。此詩寫得很有特色,它反映當前的戰鬥情況,用兩相對比的寫法,先寫吐蕃的強悍,氣勢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緊張;再寫唐軍雍容鎮靜,應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種壓倒對方的凌厲氣勢奪取最後的勝利。越是渲染對方氣焰之盛,越能襯托唐軍的英勇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最後寫勞軍,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須輕輕點染,詩旨全出。
此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前四句寫敵人的勇悍和囂張氣焰,意在反襯出大唐守邊將士不畏強敵,敢於戰鬥,敢於勝利的精神。借用“護羌校尉刀、“破遼將軍”、“霍嫖姚”典故比喻將能卒勇,比直接描寫更能啟發讀者,更有餘味之感。
名家點評
清代方東樹《唐宋詩舉要》引:“前四句目驗天驕之盛,後四句侈陳中國之武,寫得興高采烈,如火如錦,乃稱題。收賜有功得體。渾顥流轉,一氣噴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結章法,其氣若江海之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