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凸肛角蟾
- 拉丁學名:Megophrys pachyproct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亞目:變凹型亞目
- 科:角蟾科
- 亞科:角蟾亞科
- 屬:角蟾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35~36mm,雌蟾體長36mm左右。頭長寬幾乎相等;吻部呈盾形,顯著突出於下唇,頰部垂直而頰面內陷,瞳孔縱置;鼓膜卵圓形而斜置,有耳柱骨;上頜有齒,犁骨棱後端膨大具細齒。皮膚較粗糙,體背部及四肢背面有排列成行和分散的痣粒,體背部痣粒排列成“”形,體側及四肢背面有少數小圓疣,股、脛部的小疣排列規則;體腹面光滑,腋腺很小,位於胸側,有股後腺,白色。前肢細,前臂及手長略超過體長之半;後肢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左右跟部略重疊,脛長不到體長之半;指、趾端圓,趾側無緣膜,趾間無蹼。整個背面棕黃色或淺褐色,兩眼間有褐黑色三角斑;四肢背面有褐黑色橫紋;體腹面色淺有灰褐色斑點。雄性肛部向後凸起呈弧形;第一指背面有黑色婚刺,第二指婚刺很少,有單咽下內聲囊,無雄性線。
生境繁殖
該蟾生活于海拔1530mm左右的山區森林區。7月下旬的雨夜,雄蟾棲於草叢和灌木上,發出“嘎吱、嘎吱”的連續鳴聲;一隻雌蟾棲於距流溪邊不遠的路旁。
種群狀態
該蟾在中國僅一個分布點,其種群數量不清楚。受脅等級:未定。
分布範圍
西藏(墨脫);國外分布於印度(薩地亞)、越南(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