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 俄羅斯女作家。生於海軍軍官家庭。1927年加入共產黨。成名作長篇小說《勇敢》(1938),通過一群共青團員和青年在遠東 原始森林中建設一座新的城市──共青城的故事,歌頌了他們忘我的勞動熱情及其成長過程,在青年中有較大影響。以衛國戰爭中英勇保衛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城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被困》(1947),獲1948年度史達林獎金。在長篇小說《這樣生活才有意義》(1960)中,描寫了富於創造精神的青年科學家為實現煤的地下氣化而進行的鬥爭。其他作品有《娜特卡·米丘林娜》(1929)、長篇小說《成長》(1934)、特寫政論集《關於列寧格勒人的故事》(1944)、喜劇《這就是它,愛情》(1954)、遊記《中國的今天與明天》(1958)、中篇小說《聳入雲天的高原》(1964)以及論肖洛霍夫等人的文學評論文章等。她的作品的基本題材是勞動與勞動中的人,主要反映工人的生活。1972年出版自傳體中篇小說《暮·窗·人》。
正文,
正文
蘇聯 俄羅斯女作家。生於海軍軍官家庭。1927年加入共產黨。成名作長篇小說《勇敢》(1938),通過一群共青團員和青年在遠東 原始森林中建設一座新的城市──共青城的故事,歌頌了他們忘我的勞動熱情及其成長過程,在青年中有較大影響。以衛國戰爭中英勇保衛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城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被困》(1947),獲1948年度史達林獎金。在長篇小說《這樣生活才有意義》(1960)中,描寫了富於創造精神的青年科學家為實現煤的地下氣化而進行的鬥爭。其他作品有《娜特卡·米丘林娜》(1929)、長篇小說《成長》(1934)、特寫政論集《關於列寧格勒人的故事》(1944)、喜劇《這就是它,愛情》(1954)、遊記《中國的今天與明天》(1958)、中篇小說《聳入雲天的高原》(1964)以及論肖洛霍夫等人的文學評論文章等。她的作品的基本題材是勞動與勞動中的人,主要反映工人的生活。1972年出版自傳體中篇小說《暮·窗·人》。